360°新聞焦點

陶瓷產業轉型 鶯歌老街風華再現

記者 黃冠雯、王詩涵/採訪報導

昔日為台灣陶瓷器重鎮的「鶯歌老街」,曾經擁有數十家陶瓷、燒窯工廠,隨著時代變遷,鶯歌逐漸敵不過低價陶瓷的引進,產業逐漸沒落。為求生存發展,鶯歌選擇產業轉型,從單純生產轉換為文創觀光,近年來成了遊客喜愛的遊覽休憩首選。

鶯歌陶瓷老街。攝影/黃冠雯

見證繁華年代 古早窯沒落

鶯歌陶瓷博物館內記載著民國60年代的鶯歌,家家戶戶幾乎都是陶瓷業者,從瓷磚到精緻陶瓷,都成了陶瓷工廠熱門的產品。但台灣人口較少、工資較高,陶瓷的售價逐漸拚不過中國和越南進口的低價陶瓷競爭。然而,在鶯歌陶瓷產業沒落時,商家老闆娘賴淑琳卻選擇加入這個行業,家中並沒有陶瓷背景的賴淑琳笑說:「初衷即是想讓鶯歌陶瓷能融入大眾生活,而非像過去只有瓷磚或精緻瓷器的選擇。」

老街內的陶瓷茶杯。攝影/黃冠雯
老街內的陶瓷商品。攝影/黃冠雯

賴淑琳表示,選擇承租的店面,正是鶯歌早期的舊工廠,過去燒窯的窯道和窯門還豎立在店鋪之外,也成了鶯歌所剩的最後一座「古早窯」。走進老舊窯門,看著鶯歌曾經的繁榮之景,想像這裡有許多陶瓷進進出出。已有60年歷史的古早窯,斑駁的磚紅牆面,見證鶯歌最風華的年代。

在地文創興起 賦予老街生命

陶瓷博物館紀錄鶯歌的陶瓷產業興起與沒落,在地老工廠紛紛遷出台灣,鶯歌舊有的陶瓷美名也不復存在。到了民國90年代,許多商家結合在地文創,開始產業轉型。賴淑琳表示,不論是家傳多代的陶瓷世家或熱愛陶瓷的新品牌,都在此時加入鶯歌老街,為這裡轉型出新樣貌。她接著補充,特別因為家中孩子好奇陶瓷的製程,包括要怎麼燒,燒完以後會怎麼做,才啟發她開始手作燒窯的想法。

手作陶瓷工具。攝影/黃冠雯

商家內的陶瓷老師楊鳳儒說:「讓遊客親自體驗手做燒窯,同時也能了解陶瓷的歷史,成了老街內最流行的做法。」文創商品結合陶瓷,賦予這些老東西們新的生命,也讓老街有了新的樣貌。

陶瓷商品展示。攝影/王詩涵

許多產業沒落繼而銷聲匿跡,但鶯歌不輕易地向環境低頭,而是選擇改變、選擇轉型。在老舊的東西內注入新的靈魂,更成功地在守舊和創新之間取得完美平衡,讓這個世代的人們可以看到更多鶯歌的歷史,也透過手作認識這個地方曾經有過的繁榮與風華。

店鋪門口的瓷器展示。攝影/黃冠雯

延伸閱讀:

鶯歌陶瓷沒落 產業創新求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