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發生22年來最嚴重的當機事件。圖片來源/Unsplash
財經科技

不老的電子布告欄! PTT故障全台鄉民騷動

記者 黃彥誠、吳柏勳、林柏均、林柏齡/台北報導

網路電子佈告欄批踢踢實業坊(PTT)於10月30日晚間無預警大當機,且搶修工程歷時四天之久,直至11月3日上午系統才恢復正常運作,引起全台鄉民騷動,直呼「這下回不了鄉了!」也令網友質疑PTT應商業化來提升服務品質,引發一陣討論。

10月30日晚間PTT開始出現無法登入的情形。照片提供/蔡秉宏
「創世神」出面回應:問題不在商業化與否

PTT此次當機為創立22年來最嚴重的停機事件,站方於十月三十一日中午在Facebook粉絲專頁上表示「造成此次問題的關鍵是磁碟陣列故障,需要重新設定」並於後續貼文提到情況非常棘手,所幸經過站方搶修後已恢復正常運作,而此次停機事件也讓網友重新審視「PTT存在的重要性」以及「是否透過商業化來提升服務品質」等相關議題。PTT是台灣九零年代眾多BBS(電子布告欄)其中之一,由曾任微軟公司人工智慧部門亞太區研究總監的杜亦瑾於學生時代時創立,現由國立台灣大學電子布告欄研究社管理,並仰賴資訊工程學系的學生與校友共同維護,同時也邀請專業的法律人士擔任顧問。根據站方釋出的資料,目前總註冊人數已達150萬人,是目前台灣擁有大量使用人次的網路論壇之一,每日超過2萬篇新文章及50萬則留言被發表,同時在線人數每日穩定達10萬人,而這次當機恰逢午夜巔峰時段,一夕之間逾10萬網友「無家可歸」,造成不小轟動並登上各大媒體報導。

Dcard粉絲專業管理員至PTT維修公告下方留言,引來鄉民撻伐。圖片來源/翻攝自Facebook頁面

針對維修時間過久的問題,Instagram工程部經理陳俊仰在Facebook上發布貼文表示,「PTT的存在就是代表了台灣網路服務的嚴重落後」並指出全世界任何一個百萬級用戶的商業網路服務都不可能壞掉四天,原因就差在有無商業化。「如果PTT有私人的所有權,後面有投資銀行,有一群拿了股份的創業團隊,就有人在乎它的營收,也就會在乎它的使用者。」然而,這樣的說法不僅讓許多PTT使用者不滿,更引來有「PTT創世神」之稱的杜亦瑾親上火線在Facebook上撰文回應,文中表示陳俊仰將PTT和Line、微信、臉書等社交軟體與社群網站做了不當比較,PTT中系統站長與鄉民多的是科技業菁英與翹楚,問題不在於「批踢踢為什麼不商業」,而是「20多年來在台橫行的科技巨擘,為何取代不了鄉民的中心價值,而我們就是在成就最難的小事。」他認為在這個利字掛帥的年代,若是看不懂最難的部分,自然沒辦法做出正確的比較。

製圖/黃彥誠
不被潮流掩埋 嚴謹風格成主因

近年來許多各具特色的社群網站興起,Facebook、Instagram以及Dcard等不勝枚舉,而PTT在這樣的時代洪流中不僅沒有消失,反而日益壯大,這樣的現象令大眾嘖嘖稱奇。輔仁大學新聞傳播學系的畢翔同學表示,自己是PTT重度成癮者,他認為其他的社群軟體上有太多的廣告以及標題農場文章,而這在PTT上是不可能發生的。「PTT因為沒有營利,也就沒有廣告,且各版有各版的規定,發表出來的文章若無意義或不符合規定,馬上就會被版主和網友公審,嚴重情節甚至會遭到禁權,沒人敢拿自己帳號開玩笑。」他也指出,雖然禁權處分在其他社群論壇上也很常見,但因為PTT的討論版數量高達兩萬個以上,分散了使用者數量後管理版務也相對方便,且較大的討論版通常會有一位以上的版主自主輪班,版主也是由版眾選舉出來,同時也存在著被罷免的可能,「一切公開、透明和嚴謹的風格,讓它與眾不同。」他說道。

目前網路上最常被拿來與PTT比較的便是Dcard,同樣是以大學生為主要使用族群,相似的看板分類系統以及一定程度的匿名性、甚至是雷同的網路用語等等都常讓雙方網友在網上論戰,PTT擁護者更因Dcard的熱門文章常以男女之情、幻想文居多,逐諷刺其為「D能卡」;然而從本質上來看,兩者創立的初衷有著根本的不同。PTT最早的成立宗旨便是學術交流,並且行之有年,因此累積相當龐大的用戶,文章看板類型較多元且廣泛;而Dcard成立宗旨是拓展人脈,因此交友向功能蔚為其特色,也造成其文章取向多以經驗分享,抒發情緒為其主軸。

Dcard與PTT的特質比較。製圖/黃彥誠
PTT臥虎藏龍 社會動向全紀錄

PTT本是學術交流取向的論壇,同時也因為成立時間長久而累積了各行各業的用戶,時常會出現專精於某領域的專家撰文回復鄉民提出的各種問題,如使用者arsure666曾在八卦版上發表數篇文章討論兔肉營養價值以及台灣自日治時期以來兔肉產業發展的興衰,獲封「台灣兔王」;也有鄉民知識淵博,專門回復電磁學、熱力學、原子彈與量子力學等科學議題,如人稱「科普王」的使用者jfsu等等。而因為使用者遍及社會各階層,當社會發生重大事件時,常有知悉內幕的使用者上線爆料,每一位使用者發表過的文章都可以透過檢索該ID(使用者名稱)來搜尋,同時附有發送地的IP位址,若涉及誹謗仍必須負起法律責任。

舉太陽花學運為例,抗議學生佔領立法院後引發全台關注,當時便有PTT使用者在立法院內不斷更新情報,包含後續警方鎮壓的情況等等,也讓PTT在2014年3月23日晚間達到「單一看板同時參訪人數大於十萬人,且同時在線人數達到17萬7千人」的盛況,這是其他論壇無法望其項背的數字,如此龐大的基數也讓政治活動難以發揮「網軍」的功效,「低登入次數」以及「重複IP位址」的公開資訊也讓其文章的公信度受到考驗。

318學運時PTT台中鄉民於網上號召北上助陣。圖片來源/中岑 范姜
資訊蘊含量龐大 造就記者抄文陋習

由於PTT的即時互動性佳、文章類型多元,在現今新聞講求迅速、獨家的時代,時常發生記者自行轉載、甚至抄襲來製成新聞,這也是目前媒體工作者常受到社會大眾鄙視的原因之一,甚至有網友仿效記者抄文的模式,寫出能自行將八卦版上人氣文章寫成新聞的網頁,引起網友一片讚賞。

該計畫負責人楊子毅隸屬杜亦瑾所創辦的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他於受訪時表示,「其實不是要酸記者,而是希望未來能讓AI(人工智慧)處理一些高重複性質的工作,分散記者工作壓力,使其能更專心於有深度的報導。」而對於現今記者抄新聞的陋習,他認為在媒體需要曝光率的壓力下,勢必得有一個有效且實際的方法以增加曝光率並維持經營,而「量產文章」便是其中一種,他深知記者的無奈,但還是希望「在有限的選擇中」不要去造謠或抹黑,這是底線。

針對未來AI是否能完全取代記者的問題,中正大學傳播學系教授胡元輝表示不太可能,一是AI無法進行「採訪」這項動作,意味著無法挖掘較有深度的新聞;二是人類的文風、文筆難以臨摹,縱使有大量的樣本數仍無法輕易模仿,在這兩點上難以突破。但楊子毅認為「在無法證明它不可能之前都有可能」,雖然AI目前尚無法進行太精密的寫作,但對於低技術、高數據化的新聞,產生速度遠快於人類,若記者不增進自身素質,恐怕不久的將來真的會被搶了飯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