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教生活

祭孔大哉問 千年演變跟上時代

記者 莊立誠、張珈瑜/台北報導

 

一年一度的祭孔典禮於9月28日舉行,全台大大小小約30幾座孔廟都會共襄盛舉。大台北地區的祭孔則屬位於圓山大龍峒的孔廟最為有名,在歷經千年的文化傳承及流失後,各地也發展出不同的儀式。

禮門前有幾尊小孔子迎接參觀的遊客,進入禮門後便是孔廟前廣場。
禮門前有幾尊小孔子迎接參觀的遊客,進入禮門後便是孔廟前廣場。攝影/莊立誠

 孔廟千百座 特色皆不同

在建築方面,台北市孔廟管理委員會的解說志工宋雲城示,光是台灣登記在案約40座的孔廟裡,就有許多不一樣的風格;早期興建的孔廟多以閩南式風格為主,國民政府遷台後所建造的孔廟則以北方建築居多,宋雲城指出,閩南式建築較北方的更為精緻,北方的建築多樸素、宏偉。台北市孔廟則是早期由民間發起建蓋,為全球2000多間孔廟中唯一的一座民間出資興建的孔廟,因此在牆面的裝飾多了許多以交趾陶製作成的蔥、蒜、苗等農作物及民間故事,這也象徵著此座孔廟興於民間的百工百業

台北市孔廟為國定三級古蹟,每年的9月28日孔子誕辰都會舉行祭孔大典。
台北市孔廟為國定三級古蹟,每年的9月28日孔子誕辰都會舉行祭孔大典。攝影/莊立誠

廟門無門神 門釘藏玄機

孔廟裡祭祀著孔子及其他先賢先儒,很多民眾可能會納悶,為什麼廟門上沒有門神?宋雲城表示,因為孔廟並非一般神廟,人死去後所變成的門神在位階上無法搭配孔子的偉大,則便以道教中36天罡、72地煞所構成108個星神來守衛孔子,這就是櫺星門上108個門釘的由來另一說法則是解釋108是禮制的最高規格,但又有一派學者認為,中國古代禮制最高規格應為九九八十一並非九六五十四,因此後者至今仍飽受爭議。目前由於社會上民主風氣盛行,導致孔廟興建上並無硬性標準,演變至今,所有孔廟廟門上的門釘數皆不盡相同。

櫺星門上的門釘數大有學問,每間孔廟門上的門釘數也都不一樣。
櫺星門上的門釘數大有學問,每孔廟門上的門釘數也都不盡相同。攝影/莊立誠

 順應潮流 各地演變多元風俗

相較古代,現代的祭孔儀式裡簡化了許多繁雜的禮俗,古代儀式結束後,會有一頭牛供大家拔取牠的毛,也就是所謂的「智慧毛」以增加考運,但在現代的衛生及人道考量下,早期改成分送毛筆,後又在成本的考量下多改成分送鉛筆。古代祭拜孔子以神像為主,然而後來中國的文化大革命,將大量的孔子像銷毀,僅有少數得以倖存

台灣孔廟現今多以祭拜神主牌為主,中國及韓國等地則仍保有祭拜神像的風俗。此外由於台灣對儒學保存很重視,每年都吸引到大批的中國學者來台考察、交流,使得儒學在其發源地能夠發揚光大。

靜謐的孔廟,在午後陽光照射下更顯耀眼。
靜謐的孔廟,在午後陽光照射下更顯耀眼。攝影/莊立誠
長年擔任佾生、節生的大龍國小學生們,利用假日為即將到來的祭孔彩排。
長年擔任佾、節生的大龍國小學生們,利用假日為即將到來的祭孔彩排。攝影/莊立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