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養殖黑水虻 餵雞養魚種菜共生永續
位於嘉義縣中埔鄉的邑米生態教學農場,理事長吳孟昆,發現黑水虻具有分解有機廢棄物的能力,除了將其結合魚菜共生系統,同時牠們的幼蟲及蛹,也很適合拿來製成飼料或是土壤肥料,達成循環利用的理念。
位於嘉義縣中埔鄉的邑米生態教學農場,理事長吳孟昆,發現黑水虻具有分解有機廢棄物的能力,除了將其結合魚菜共生系統,同時牠們的幼蟲及蛹,也很適合拿來製成飼料或是土壤肥料,達成循環利用的理念。
食物浪費一直是全球所面臨的重要議題。根據行政院環保署統計,在過去十年(2012年至2021年),台灣每年平均廢棄近62萬噸的食物,這驚人的數字若以每個60公升的廚餘桶來比喻,足以堆積超過一萬座台北101的高度。這些廚餘多數情況下是透過焚燒或掩埋等方法處理。然而,為了降低焚燒和掩埋對環境造成的不良影響,有民間團體開始替廚餘另尋出路,利用黑水虻處理剩食。
大自然最強清道夫「黑水虻」完全不挑食,能將廚餘分解為有機培養土,不僅能種植花卉,幼蟲更可以當作雞、鵪鶉以及原生溪魚的飼料,用途相當廣泛,各地方政府以及民間業者積極想要投入,黑水虻將成為下一個對人類最有用的昆蟲。
自古以來,人類與自然的命運總是息息相關,人們的活動總是會製造出大量的廢棄物,需要仰賴自然界中的各路好手來幫忙分解,而黑水虻,正是可以將環境中的廢棄物分解,轉化成有利用價值東西的昆蟲。使自然環境與人類活動可以永續生存。
記者 鄭安琪、陳昭慈、游佳穎/採訪報導 諸羅樹蛙為台灣特有種,體長約四到八公分,背部為淺黃綠色,腹部白色無斑點 […]
記者 蕭舒云、方姿婷、林欣愉/採訪報導 近來永續觀念逐漸於人們心中發酵,與環境共存、與生物共生的裝置隨之誕生,人們開始應用生物共生關係製造商機。除曾掀起熱潮的魚菜共生外,蚓菜共生因適合融入食農教育,備受政府及學校關注,相關裝置及技術的進步,使其商業化的可能性與環保效益成為焦點。
廚餘的流向一直都是值得關注的問題,你可曾想過自己一週累積的廚餘量呢?其實廚餘可以拿來做成對環境友善的土壤。這就是東吳大學的團隊研發出從廚餘製作而成的益菌土。
自2019起,新北巿教育局每年舉辦「食農樂活巧營造學校推行計劃徵選」,鼓勵校園主動提交食農教育實施情況企劃書作申請補助經費之用,並分為三大組別:萌芽學校、結穗學校、典範學校,隨著組別的遞進可獲得的補助就愈多,但僅有四十八間獲選名額,以競爭型計劃推動各校發展更有特色規模的食農教育。
蚯蚓有著大地清道夫的美名,是大自然中不可或缺的分解者,人類丟棄的有機廢棄物,都可以通過蚯蚓的腸胃道再回歸到土地,維持土壤的健康。在台灣,蚯蚓的身影已不再常見,而李朝安及楊智凱用自己的方式找回蚯蚓,和大自然共存。
今年8月23日,國內查獲首宗越南走私豬肉製品含有非洲豬瘟病毒,感染肉品恐已流入市面。為防範非洲豬瘟染台,行政院農委會於8月27日公告,自9月起全面禁止養豬業者以廚餘餵豬的政策。歷經月餘復於10月1日起,開放飼養數達200頭以上的大型養豬業者可繼續使用廚餘,但飼養數少於199(含)頭的小型養豬戶仍須禁止,引發爭議。
1.汰舊換新 2.行動支付 3.單車通勤 4.極限單車 5.老屋活化 6.終身學習 7.珍食物 8.官田烏金 9. 黑水虻養殖 10. 雞毛撢子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