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結歧視  推動交流 促進移工雙向互動

記者 林曦、郭芃萱、張家葳/採訪報導 按最新數據,目前已有數十萬的外籍移工,離鄉背井來到台灣工作,然而他們並不一定都能受到平等的對待,有形或無形的偏見與誤解,更造成移工及其子女產生自我認同上的挫折。為謀求改善,近年來政府與民間團體積極舉辦講座、課程及文化交流活動,致力於促進雙方交流,消弭歧視,期望創造友善且相互理解的社會。

從台印勞動MOU 反思在台移工處境 

台印近期簽訂《台印勞工合作備忘錄》  (下稱MOU),儘管我國雖引進移工已逾30年時間,惟本次簽訂MOU相關配套措施,卻引發部分民眾與立委反彈,質疑政府未妥慎評估,顯有失當之處。據統計,當前在台灣的失聯移工高達八萬餘人,持續開拓新的移工來源,是否將造成更多潛在的社會隱憂,則備受各方熱議。 

觀光業低薪找無人 專家疾呼調漲合理待遇

新冠疫情重創台灣觀光旅宿業,觀光人流隨解封後逐漸回溫,各家業者卻迎來缺工及人才外流的問題。旅宿業者積極爭取開放移工來台,但專家認為,引進外籍移工將影響薪資行情,使產業陷入低薪狀態,應先透過調漲薪資,使本國勞工願意投入職場,並協助中高齡及二度就業的婦女重返職場,使台灣勞動力被充分運用,從根本解決問題,打造台灣良好的勞動環境。

微電車新制上路 杜絕法規死角

交通部在今年11月實施新制,正式將電動自行車更名為「微型電動二輪車(下稱微電車)」,開始掛牌納管,新規定除能強化車輛管理,亦可保障用路人的權益;然而過去由於微電車政府從未納管,新制上路後恐將大幅影響民眾使用,甚至引發民怨,值得重視。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