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生者收得到紙紮嗎?客製紙紮撫平親友離世之痛
紙紮是台灣喪葬文化中火化給過世親人的藝品,同時也是生者與亡者傳遞情感的橋樑,隨著葬禮儀式從簡、環保意識抬頭和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傳統紙紮的發展已經變得越來越困難,原本傳統社會燒給亡者的靈厝漸漸轉型為現代客製化紙紮,未來紙紮也將以新型態的樣貌持續流傳。
紙紮是台灣喪葬文化中火化給過世親人的藝品,同時也是生者與亡者傳遞情感的橋樑,隨著葬禮儀式從簡、環保意識抬頭和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傳統紙紮的發展已經變得越來越困難,原本傳統社會燒給亡者的靈厝漸漸轉型為現代客製化紙紮,未來紙紮也將以新型態的樣貌持續流傳。
在信仰多元的台灣,神像雕刻已有三百年歷史之久,因而衍生不同雕刻派系風格。現今台灣粧佛技藝大致可分為泉州、福州及漳州三派,不同派別在佛像的體態上,亦有不同的技藝呈現。
臨港的蘇澳從前也是一個人山人海的熱鬧鄉鎮,如今卻因政治政策以及地方發展緣故,導致人口老化外移嚴重。從2018年開始,蘇澳的人口成長率呈現負數,出生率比死亡率低,人口遷出也比遷入高。不願再看到家鄉的落沒,曾在英國留學的曾壹靖毅然選擇返鄉,與成員一起開設蘇澳唯一一間獨立書店,並將店名取作「書澳」,希望藉書店的力量,再創蘇澳繁榮。
宮廟藝術一直都是台灣重要的文化資產,富有「人間國寶」之稱的劉家正從事廟宇彩繪近50年,為了學畫,從年輕至今嚐遍各種苦頭,歷經多時,仍然將「廟宇藝術」的文化傳承視為重任,也承諾將盡自己所能讓傳統彩繪藝術的美被更多人看見。
「粧佛」指的是裝飾神像的工藝,從最開始的塑形到彩繪衣著、裝飾,都是粧佛工藝師的任務,其中「脫胎」技術最為繁瑣,而年近80歲的葉勇助師傅就是目前僅存的幾位脫胎技術保存者之一。
為了下一代,你願意做什麼?面臨時代更迭,傳統手藝逐漸沒落,為了防止台灣特色失去傳承,桃園堂和神桌女木匠黃裕凰,用女性視角替神桌製作開發新思維,將舊東西結合新創意,推出一系列新式神桌,帶領神桌工藝走向嶄新篇章。
彰化縣是全台灣最大的葡萄產地,全台灣葡萄的耕地面積大約有2500萬公頃,光是彰化縣大村鄉生產量就高達1400萬公頃。彰化縣大村鄉土生土長的賴茂盛用自己發明的「限氧悶燒炭化技術」把葡萄枝條燒製成葡萄藤炭,再將炭塊壓製成炭粉,讓炭粉能夠重新回歸土地作為有機肥。
藥籤對於人民來說具有信仰精神、文化背景及社會意義,早前許多民眾因生活環境困苦,生病時會去廟裡求藥籤,祈求治癒自己的疾病。隨著醫療科技越來越進步,藥籤則被視為是一種迷信,欠缺科學根據。醫師在醫院看診時也常遇過求藥籤的病患,此時就會提醒,藥籤具有信仰成分,不可否認的它具有安定人心的力量,但病患仍應配合正規醫療方式。
一尊尊身著色彩鮮豔戰甲、臉部表情生動的神將,大力甩動手臂展現力與美,踏著氣宇軒昂的步伐,在街道出巡繞境,將氣場淨化、為神明開路,也替人們鎮煞,給予信眾們心靈的撫慰和寄託。
在新北市三芝區的橫山山上,有間外型特殊的濟公廟,名為「富福頂山寺」,主要祀奉濟公活佛、天上聖母、以及十八羅漢,由於整座廟宇用了上百種不同的珊瑚和六萬多種貝殼堆砌而成,因此大家都俗稱它為「貝殼廟」。
傳統木雕於2011年成為文化部國家級無形文化資產重要傳統工藝之一,而在今年,此項目更新增一位保存者—陳啓村,出生於鹽工家庭,從小展露美術方面的長才,先後進入光華佛店及人樂軒學習及磨練木雕技巧,除了天份,更值得令人效法的是陳大師勤奮努力不懈怠,使他成為新科人間國寶。
俗話說「人要衣裝,佛要金裝」,神明也跟普羅大眾一樣,喜歡穿著鮮豔好看的衣服。但你們知道不同顏色的衣服代表什麼涵意嗎?神明衣服又是從哪裡來的呢?
隨著時代的演進,傳統漆藝文化日漸沒落。在士林,滿腔熱血的漆線師傅顏金益,選擇一頭栽進漆藝製作,為了傳承,他不僅創新傳統漆藝的作法、開班授課,讓更多人看見漆藝的絕美世界。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