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方舟公益募資 陪伴偏鄉兒少長大
近年興起的群眾募資,帶來新型態募資方式。本篇介紹四大類型募資平台,並以綠色方舟全人關懷協會為例,與永壽文教基金會合作,在紅龜好事群眾募資平台上發起專案,幫助偏鄉社區弱勢兒童募款。
近年興起的群眾募資,帶來新型態募資方式。本篇介紹四大類型募資平台,並以綠色方舟全人關懷協會為例,與永壽文教基金會合作,在紅龜好事群眾募資平台上發起專案,幫助偏鄉社區弱勢兒童募款。
第14屆PeoPo公民新聞獎,12月20日於集思台大會議中心舉行頒獎典禮,以鼓勵年度傑出公民記者報導。參獎內容內容涵蓋文化傳承、動物保護、勞工問題、青年返鄉等議題,讓大眾從公民的角度,看到不同於主流媒體新聞的觀點與視野。
公民電廠的發展模式眾多,公眾參與的選擇性也多樣化。國內環保團體主婦聯盟積極推廣社區型公民電廠,結合關渡國中能源教育成為典範;也有企業開發網路募資平台,讓人人參與綠能發電成為可能。
誠致教育基金會以培養品格力、學習力和文化力為主軸,在偏鄉成立KIST公辦民營學校。另外,有鑑於各學習資源的城鄉落差,教育人士推動未來素養學堂計畫,期盼透過學習平台與教案設計,創造無差異的學習機會。
為台灣而教(TFT)是個致力於解決「教育不平等」的非營利組織,期盼不論城鄉出身的孩子,都有公平的發展機會。而TFT與誠致教育基金會、均一教育平台發展教育創新合作社,透過各界的整合,為教育帶來新氣象。
「活到老,學到老」是近代社會越來越流行的觀念。位於台北市文山區的景美終身學習中心,近年來為了貼近潮流與社會趨勢,針對兒童、婦女、銀髮族等族群提供許多不同類型的課程,從給小朋友的冬令營到給爺爺奶奶的國畫班皆有開設,推展終身教育,倡導「學力」比「學歷」更加重要。
台南官田區是台灣最大菱角生產地,龐大的菱角造成許多廢棄的菱角殼,在過去,菱角殼只能被當成垃圾,造成空汙和環境問題,但有一群人他們透過巧思,將廢棄的菱角殼,搖身一變,變成充滿附加價值的菱殼炭。
昔日繁榮的碧華布街,在產業外移後面臨人口大量流失的困境,近年在店家的努力及轉型下,布街開始有了新的生機。
台東縣金峰鄉的嘉蘭村以務農為主要產業,每年11月左右是洛神花的採收季,但面臨人口外流、天災,導致人力資源短缺、生產力下降。財團法人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以下簡稱伊甸基金會)與在地嘉蘭教會合作,舉辦小農體驗工作營,幫助農民採收,並協助部落發展。
根據國家發展委員會人口推估查詢系統資料顯示,台灣六十五歲以上高齡人口逐年上升,相當於每五人就有一位是超過六十五歲的高齡長輩。因此未來的人口組成並不適合傳統勞力密集的照顧看護模式,不只政府推出相關長期照顧(以下簡稱:長照)政策,民間產業單位也紛紛響應,引進長照新科技共同實踐「以人為本,以科技為輔」的理念。
長照2.0上路後,優化許多1.0不足,制度的改變下,的確造福許多長者,台灣目前,其實面臨長照人員不足的議題。老年人口老化的比例逐漸上升、青年從事照服員的誘因不足、民眾的不友善的眼光等,逐漸都顯示著,台灣長照方面的確仍須有很大的改善的空間。
成立於2015年的逆風劇團,五年來透過戲劇和各式活動陪伴高關懷青少年找到活著的價值,更於今年舉辦「非行,飛行」逆風少年影響力特展,希望打破社會對「非行少年」的成見。未來將成立逆風學院,打造劇團、社福協會與社會企業金三角,持續在社會暗角替逆風少年點亮未來的道路。
你有多久沒進劇場了呢?中小型劇團正在面臨著什麼樣的生存考驗?疫情下的劇場又該如何轉型呢?讓我們來一探究竟!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