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報導】傳統與現代交融 模組化廟宇揭密
在台灣的民俗文化中,幾乎每個村里都會有土地公廟存在。多數信眾祈求作物豐收、事事順利,被認爲是土地的守護神。因此土地公廟是台灣寺廟內最多的類型。早在民國100年有登記的寺廟就超過1萬2千座,數量比超商還多,讓市場有了蓋廟商機。
在台灣的民俗文化中,幾乎每個村里都會有土地公廟存在。多數信眾祈求作物豐收、事事順利,被認爲是土地的守護神。因此土地公廟是台灣寺廟內最多的類型。早在民國100年有登記的寺廟就超過1萬2千座,數量比超商還多,讓市場有了蓋廟商機。
靠著地形優勢,廟宇利用自然景觀結合傳統文化,吸引許多民眾,參拜的同時還能夠停下腳步欣賞風景,周遭也設置許多攤販,人流增加也帶動當地的觀光產業,台灣廟宇也是國外觀光客旅遊的首選景點之一,傳統文化的精神也能被更發揚光大。
宮廟藝術一直都是台灣重要的文化資產,富有「人間國寶」之稱的劉家正從事廟宇彩繪近50年,為了學畫,從年輕至今嚐遍各種苦頭,歷經多時,仍然將「廟宇藝術」的文化傳承視為重任,也承諾將盡自己所能讓傳統彩繪藝術的美被更多人看見。
燒香、燒金紙是台灣重要的傳統文化,但早在106年環保署就在推動減香、減金、減炮之「一尊三減一目標」措施,為了保障民眾健康及追求環保。政策慢慢推動,但從廟宇參拜民眾來看,減香政策成效並不大,從文化的角度來看國人為什麼不願意放棄燒香拜拜,香火對於信眾來說是怎樣的存在?減香政策推動期間環保香越來越受歡迎,環保香與一般香有什麼不同呢?是否真的有比較環保,若真的比較好那個大廟宇是否該換成環保香提供信眾使用?
傳統廟宇彩繪是台灣傳統文化技藝重要的一環,然而隨著時代的演進,無人能傳承原始的手法,廟宇彩繪大師莊武男對此也感到無可奈何,雖然政府有想補救,但手法卻面臨失傳。
香火鼎盛往往是一間廟宇靈驗的象徵,然而近年來因為環保意識的抬頭,像行天宮等大廟卻選擇走上禁香這條路,這樣的規範也引起了信徒的多方討論。
台灣藝術大學的大學生,以大甲媽祖為母題,發展出一套具有文化意涵、信仰、與當代美感的中文字體,展示出融合舊有廟宇 […]
台灣藝術大學的大學生,以大甲媽祖為母題,發展出一套具有文化意涵、信仰、與當代美感的中文字體,展示出融合舊有廟宇文化與自己創新設計的「攔轎體字體家族」。
早期中國人移民至台灣時,新店、大坪林一帶便孕育出相當多的聚落,其中以漳州、泉州移民為大宗,而他們的宗教信仰也在 […]
台灣社會兼容並蓄,宗教信仰十分多元且與人民的生活息息相關,在文山區就擁有多達二百間的廟宇,其中不只有供奉道教神 […]
泥塑工藝擁有非常深遠的歷史,從古早時代的紅磚建築,到現在的廟宇剪黏裝飾,都能看到泥塑工藝的蹤跡。但泥塑工藝是非常看重基本功的技術,至少需要花費三年以上才能出師,龐大的時間成本也導致此項傳統技藝,陷入後繼無人的窘境。
在台灣尚未進口砂糖之前,「糖」屬於奢侈品,而「塔」在民俗上具有宗教意象,有除煞驅邪、四平八穩的涵義。因此由糖漿冷卻製成的「糖塔」,代表最好的、最高級的祭祀品,主要用途在於拜天公、大型慶典等祭拜場合使用,富含吉祥之意。
陽光下,在自家門前的工作區,手工燈籠師傅鄒弘義仔細將毛筆蘸上鮮紅的顏料,眼神專注熟練地在燈籠紙面上寫下「天上聖母」字樣。「弘義燈籠」已家傳三代,在傳統手工燈籠領域聞名已久,其作品亦常見於各大廟宇,對他而言,每一盞親手精心打造的燈籠,都是獨一無二的藝術品。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