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回顧

聽廟宇說故事 – 2157期

台灣社會兼容並蓄,宗教信仰十分多元且與人民的生活息息相關,在文山區就擁有多達二百間的廟宇,其中不只有供奉道教神祇的集應廟,也有供奉土地公的福德宮,更有儒、釋、道「三教同體」的指南宮。

集應廟歷史悠久將增添新風貌

位於文山區景美夜市中的集應廟,俗稱「尪公廟」,於民國74年經政府公告指定為三級古蹟。建立之初坐落於現今景美國小的位置,但因經常淹水及風水不佳,因此在同治六年遷移至現今地址。

廟內供奉的神明為保儀尊王,相傳是唐代安史之亂中與張巡同守睢陽的許遠。景美集應廟與高姓家族有著深厚的淵源,福建安溪高、張、林三姓族人共同至景美開墾,之後他們便分散至木柵、萬隆和景美三處,而如今的集應廟於清咸豐十年由高家集資完成。原本屬於福建一代祭祀的民間信仰,隨著當地的人們遷移至此,便開始建廟膜拜。

集應廟輔助副主委高泉福說,僅於民國93年,點燈的數量就高達6000盞,民國98年時,數量更增加7000盞。至今,對比當初的點燈數量已增加三到四倍,前來膜拜的民衆數量也逐漸上升。高泉福表示,接下來廟宇將會施行擴建計畫,預計將會增建一座三層樓高的建築,並具有地下停車場及餐廳等等設備。

除此之外,廟宇前荒廢的戲院也將會被拆除,便於民衆從景美捷運站直接走進廟宇。雖然近年來政府鼓吹環保,減少焚香及焚燒金銀紙的數量,但福伯認爲以焚香供奉神明為道教信仰的傳統。面對政策與文化的衝突,雙方對此都做出妥協,雖然堅持焚燒香火及金銀紙的膜拜方式,但廟裡四周都張貼了通告,讓信眾自主選擇是否減少焚燒的數量。

福德宮藏身巷弄保佑居民平安

頂公館福德宮位在文山區公館街44號,距捷運萬隆站約五分鐘路程,侍奉福德正神,是當地居民信仰的中心,也有許多做生意的商人慕名前來求財。

頂公館福德宮自民國57年建成,至今已47年,當地信眾許朝和表示,會在這個位置蓋土地公廟,是因為以前是農業社會,所以信奉土地公,在過去還沒有羅斯福路時,老人家要搬著很重的桌子、椅子和凳子,沿著新店到萬華的火車道,走到較遠的土地公廟去祭拜,非常不方便,因此附近的居民決定在公館街蓋一座土地公廟。當時是由附近的居民集資,並由李姓委員的公公許大目捐出該塊地。

頂公館福德宮自民國103年開始翻修,今年6月11日落成,許朝和表示,過去的土地公廟沒有地基,且已經老舊所以才決定翻修,翻修之後將先前的三座香爐,改為一座香爐,每人每次拜拜只燒一炷香,未設金爐、不燒金紙,福德宮已轉型成為環保型廟宇。

林姓信眾透露,小廟沒什麼錢,改建的經費都是依靠信眾的捐獻,而牆上的紅紙上密密麻麻的名字都是信眾的捐獻,他自豪地說,目前在文山區、甚至是全台北市,新改建的小土地公廟中,就屬頂公館福德宮最漂亮,過去一般改建的土地公廟的牆壁都是使用磁磚貼牆,但頂公館使用許多石雕作裝飾。李姓委員更補充說,屋頂上的兩隻龍更是活靈活現。

頂公館福德宮正對面的福德宮服務處,是一個開放的空間,茶水、桌椅及化妝室齊全,是當地老人活動、休閒的重要場所。許朝和表示,頂公館福德宮每年農曆2月2日、8月15日和10月15日舉行,尤其農曆2月2日是幫土地公慶生的日子,都會吸引附近的信眾、居民前來參與祭拜。

許朝和說,由於地方廟的財力不夠,所以能進行的善舉有限,因為附近的老人很多,如果有機會的話,希望以捐贈救護車為主,能為老人照護盡一份心力。

指南宮宏偉壯麗結合觀光休閒

文山區自民國96年開始推動安全社區營造於觀光休閒安全議題中,位在文山區制高點的指南宮,被歸類為文山區的特色觀光景點,更是儒、釋、道「三教同體」的廟宇。文山安全社區暨健康城市促進會常務理事張幸松將指南宮稱為文山區的後花園,他表示,安全寺廟是安全社區中很重要的部分,近年來,透過改造指南宮的軟硬體設施,使廟宇年輕化,讓指南宮成為休閒旅遊的好地方。

張幸松表示,指南宮的地理位置和周邊環境都很適合發展觀光,加上指南宮的經營者與地方互動良好,從地方鄰里長、公部門到企業都會提供豐碩的資源,因此擁有完善的廟宇建設。不管是居民或外來的信眾都對指南宮印象良好,這也是指南宮香火鼎盛的原因。

指南宮每年都會舉辦許多活動,張幸松說明,除了宗教上的法會之外,還有許多讓居民、信眾聯絡感情的活動,像是健行活動、聯誼會等,也有舉辦結合節慶及周邊觀光景點的活動,讓廟宇的功能不再只是求神問卜,更是人與人間互相關懷的中繼站。指南宮也有許多關懷弱勢的善舉,包括獎助學金、寒冬送暖和老人送餐等,張幸松指出,指南宮的資源取自四方所以也要用至四方,指南宮救助方案的申請資格相對於公部門來說,是比較寬鬆的,目的就是希望可以回饋給社會。

隨著現代環保意識的興起,指南宮已經取消燒金紙,香爐也經過特殊改造,讓信眾祭拜時更加安全。提到指南宮未來的規畫,張幸松認為,當前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廟宇內部人事老化,缺乏年輕人的新動力及新思維注入,因此需要透過經營者改善此問題,使傳統宗教能結合年輕觀念,讓指南宮更加年輕化,吸引更多信眾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