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報導】不再「墨」守成規 大有製墨兩代堅持的手工技藝
走進三重郊區小巷子,鏽跡斑斑的藍色老舊鐵門內,是名聲遠播的大有製墨,為台灣碩果僅存的手工松煙墨條老店。在古代,墨多使用天然材料手工製成,隨著時間的演變,用墨的人日趨減少,取而代之的是化學製的廉價墨條,化工產業向傳統店家襲來,「轉型」是生存的唯一辦法。
走進三重郊區小巷子,鏽跡斑斑的藍色老舊鐵門內,是名聲遠播的大有製墨,為台灣碩果僅存的手工松煙墨條老店。在古代,墨多使用天然材料手工製成,隨著時間的演變,用墨的人日趨減少,取而代之的是化學製的廉價墨條,化工產業向傳統店家襲來,「轉型」是生存的唯一辦法。
「其實一開始只是抱著一個有疑問、試試看的心態去接觸這個器物修復的領域,但學著學著,在有更深刻的體會之後,不知不覺地就愛上它了。」陳高登坐在工作臺前帶著微笑說道,這是一位匠人對工藝深刻的情。
柯錦中為臺灣知名粧佛藝師, 13 歲即師事黃必昇先生學習傳統粧佛技藝、17 歲自立門戶、23 歲退伍之後創立「聖興西佛國」,創作生涯迄今 40 年未曾間斷。傳承、學習、再造是此次創作展的主旨精神,創新詮釋傳統粧佛雕刻的創作。
在嘉慶年間,由於淡水港商業繁榮,出現一條與重建街略為平行的街道,當時稱為「米市街」或「米市仔」,在清水祖師巖興 […]
文山社區大學與文山特殊教育學校於本月20日在文山實習生活館舉辦以製作青花茶杯為主題的講座,由指導老師王嫚帶領報 […]
世新大學圖書館舉辦「原住民族傳統工藝與創新設計的激盪──設計師X部落工坊X策展」論壇,邀請二位原住民設計師高吳 […]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