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報導焦點

【攝影報導】不再「墨」守成規 大有製墨兩代堅持的手工技藝

記者 夏珮純/採訪報導
第二代傳人陳俊天暢談製墨的轉型。攝影/夏珮純

走進三重郊區小巷子,鏽跡斑斑的藍色老舊鐵門內,是名聲遠播的大有製墨,為台灣碩果僅存的手工松煙墨條老店。在古代,墨多使用天然材料手工製成,隨著時間的演變,用墨的人日趨減少,取而代之的是化學製的廉價墨條,化工產業向傳統店家襲來,「轉型」是生存的唯一辦法。

現年76歲的大有製墨創始人陳嘉德,曾獲得第十屆全球中華文化藝術薪傳獎,他這一輩子過半數的時間都獻給製作手工松煙墨條。他對手工製作的堅持獲得肯定,但時代的快速變遷和不在繁盛的景氣卻不給情面的要求「傳統」走上「創新」的道路。

陳嘉德沒有在第一時間向現實妥協,依舊每天早起和製作過程繁雜的手工松煙墨條搏鬥,最終,讓他退下前線的原因是身體上的不允許,長期的重複勞動以及逐漸虛弱的背躬,並沒有壓垮他想把傳統技藝傳承下去的心,陳嘉德選擇讓兒子陳俊天扛下這片親手打出來的天下。

製墨的工作室並不大,狹小的舊式矮平屋樓內承包了兩代製墨人的決心。前一代創辦人陳嘉德用不懈地堅持開闢出一條傳統工藝道路;後繼人陳俊天則是用大膽的「創新」挑戰工業時代快速淘汰的無情。兩者經營的理念不同,但不變的是「手工」製作的用心。

略顯昏暗的工作檯前,陳俊天從熱鍋中拿出軟塊狀的墨塊,迅速放入碾墨機,這是每一個手工墨條誕生前必走的程序,「調配原料很辛苦啊,整個人比黑人還黑,洗澡洗兩三次。」陳俊天邊笑邊說,沒有一定毅力和恆心肯定受不了,或許,這也是他多年製墨下來最刻苦的結論。

隨著碾墨機的運轉,陳俊天專注觀察墨團的變化,分次加入清香的麝香梅片,他打趣地說,是不是鼻子都通了,並順手摸了一下鼻子,臉上立馬顯出一塊黑色印記,不難理解為何他總是穿著全黑色的衣服工作,畢竟,周圍看得到的地方,都是被墨染黑的痕跡。

陳俊天自2014年開始學習製墨,因父親突然受傷,接踵而來的訂單積在面前,使他必須硬著頭皮接下這份被政府看重的技藝,雖壓力很大,但他並沒辜負「大有製墨」的響亮名聲。

近期,他與大學生共同研發了墨製象棋及墨製麻將,雖然傳統觀念是要用木模,但是木頭模板已經鮮少人做,因此他採納了大學生的意見,使用3D 列印技術,成功做出象棋和麻將的模板。

創新墨製象棋與傳統經典墨條。攝影/夏珮純

傳統的手工技藝融合現代的科學技術,這是陳俊天未能想像到的事,幸虧有一群設計系大學生勇於發想創意,不斷提供意見,才讓他找到新的突破口,「那些學生們都很有想法,態度也很認真,我很願意跟他們合作。」拿著墨製象棋的陳俊天,淘淘不絕地稱讚新世代的創造力。

這項文創產品未來將參與全球中華文化藝術薪傳獎,陳俊天積極將傳統結合於文創,不只是傳承了手工製墨的技藝,更讓許多年輕族群得以認識文房四寶之一的「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