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商大國際志工越洋傳情 台灣代言人
國立台北商業大學的一群學生使國際志工有全新面貌,他們提供國際上的孩童們更健全的生活品質,以國際志工營作為橋樑,建立起文化的連結與交流。
國立台北商業大學的一群學生使國際志工有全新面貌,他們提供國際上的孩童們更健全的生活品質,以國際志工營作為橋樑,建立起文化的連結與交流。
選舉即將到來,當天開票與先前民調儼然成為媒體競爭的戰場。商業媒體為了增加收視率,可能會在開票時出現灌票行為,到底灌票現象是如何產生的?選舉的民調數字值得信賴嗎?
紙在中國已有千年歷史,是人們交流、傳遞資訊的重要媒介,南投埔里因好山好水,成為台灣造紙業重鎮,然而隨著時代演進,「少紙化」浪潮出現,讓傳統紙廠漸漸轉型成觀光工廠,進而開創紙業的可能性。
自媒體時代來臨,只要一臺相機或手機,人人都能是網紅,而究竟成為網紅需要什麼樣的特質,你知道嗎? 競爭如此激烈的市場,微網紅要怎麼從中脫穎而出,卻不流於一天到晚蹭別人熱度?
近期「彩虹媽媽進入校園」議題引起社會廣泛爭論,其爭議內容大多為彩虹媽媽基金會傳達給小學生帶有宗教教義的觀點和言論引起各界質疑,呼籲政府應積極把關外界團體進入校園機制。
近年勞權事件在台灣屢見不鮮,檢視網路民意對相關事件的討論,尤以長榮航空空服員的罷工行動中,「不爽就不要做」等情緒性字句廣為流傳,模糊事件焦點。為提升台灣民眾的勞權意識,108新課綱將培育公民素養做為核心課程,但能否真正落實於校園仍是一大難題。
報業經歷過「戰時需求」只存在31家報社的時代,也嚐盡開放報禁後如雨後春筍般冒出,隨後又經歷一場場轉變才呈現如今的面貌。現今電台、電視的衝擊遠遠不及網路出現對報紙的影響來得深刻,難道紙媒已死將成為事實?
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364號指出,人民應享有「接近使用傳播媒體」權利,閱聽人除了被動接收,也可以主動的使用媒體這項媒介。不論是公民新聞還是主流新聞,都具有各自不同的角色及功能,胡元輝強調,兩者之間的關係不應該是完全競爭、衝突關係,而是給社會大眾更多元的聲音及報導,呈現社會更多不同的面貌。
台灣、日本行車觀念不同,日本的交通觀念從小就開始教育,貫徹「行人優先」的用路法則,也因為他們排隊風氣盛行,所以養成開車不超車的習慣,甚至看到行人在街上行走,就會主動慢下來,與台灣有空隙就鑽的行車態度相反。
輝要菜園默默為台灣農業進行「無毒無污染」把關;而呷米蔬食餐廳創業初衷是想幫助為環境奉獻的小農,並利用「消費力」解決不被看好的剩食,改造「醜醜蔬果」成可口餐點,支持他們繼續種下去。
隨媒體商業化,新聞報導為了吸引大眾目光,容易出現「豪乳妹」、「美尻女神」、「大肌肌猛男」等聳動字眼,加深性別刻板印象,無形之中,形塑了框架影響閱聽人。
醫療進步,全球人口平均壽命延長,家庭缺乏完善的長照資源下,是否該將長者送進照護機構,引發正反兩派議論。倘若不送至安養機構,年老的長輩該何去何從,而子孫承受著壓力,又該怎麼面對失智、失能或生重病的老人,儼然成為棘手的問題。
颱風季一到,不難見到網路及電視媒體使用較誇大的用詞提供氣象資訊,例如「恐是今年最強颱」、「恐增強為超級颱風」等。然而,這些被媒體過度渲染的氣象新聞,真的可信嗎?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