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新藥納健保耗時 龐大費用成病患負擔

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癌症登記報告》指出,癌症蟬聯台灣十大死因之首逾30年。由於居高不下的死亡率,及其無法準確預測的特性,癌細胞成為人類的夢魘。但隨著科學迅速發展,繼2000年標靶治療問世後,癌症新藥如雨後春筍萌芽,正當病患替「有藥可醫」喝采時,卻因健保收載新藥過慢,面臨「看的到吃不到」的困境。

醫界反彈 健保總額制度釀爭議

臺灣醫療的技術與水準屬世界前段班,其中健保制度更是享譽國際,然而基於消費心理,使得這項美意被大眾過於濫用,導致醫師必須長時間處於高工時、診察費又極低的環境,就連政府也不得不祭出總額制度來降低虧損情形。在健保署、民眾、醫師三方都想爭取自己最大利益的前提下,勢必得開始思考,該如何調整才能既不拖垮健保,又能保障醫療人員,共創三贏局面。

不再「求醫無門」 偏鄉醫療資源待改善

南韓醫師為反抗政府擴招醫學生名額的政策,主張當前政策無法解決國家醫療環境問題,而於今(2024)年2月20日發起罷工,引起廣大關注。我國醫療環境同樣面臨城鄉差距的問題,惟近年台灣積極發展巡迴醫療服務,讓無法即時看診接受治療的患者,亦能享受均等的醫療服務。專家呼籲,政府仍應持續改善偏鄉醫療環境,以達照顧民眾福利之目的。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