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合球奪世界第三 冷門運動推廣之路
合球,是一項起源於荷蘭的球類運動,在臺灣卻仍屬一項冷門的球類運動。隨著人們對多元運動的興趣不斷增加,以及全球化交流的便利性提高,合球在臺灣的發展潛力逐漸浮現。如何推廣合球在臺灣的發展,成為一個值得關注、探討的議題。
合球,是一項起源於荷蘭的球類運動,在臺灣卻仍屬一項冷門的球類運動。隨著人們對多元運動的興趣不斷增加,以及全球化交流的便利性提高,合球在臺灣的發展潛力逐漸浮現。如何推廣合球在臺灣的發展,成為一個值得關注、探討的議題。
運動場上展現翻滾、拋擲、飛身動作的競技啦啦隊,觀眾屢為其絕佳默契所折服,卻因高難度動作而被歸類為高危險運動。我國在國際競技啦啦隊賽事上戰績不俗,能與美、日等國並列為「得獎記錄國」,惟民眾仍對其感到陌生,且易與「球團啦啦隊」混淆。在眾人努力下,此項運動已逐漸拓展交流範圍,發掘優秀人才,期能持續在國內外競賽中屢創佳績。
第19屆亞洲運動會已於今(2023)年9月於中國杭州落幕,首度將「電子競技」視為運動項目,納入賽事,我國在該領域拿下二銀二銅,表現亮眼。隨著電競運動化的趨勢,各國對選手的栽培不僅備受矚目,選手如何把握電競市場,將自身流量變現,也成為一大學問。
台灣四面環海,衝浪成為我國夏季熱門運動,官方和民間為吸引民眾加入衝浪行列,近年舉辦多項比賽和訓練營,包括台灣國際衝浪賽、衝浪小將培育計畫等。然而,衝浪亦為高風險活動,我國許多海域均設有管制,在運動推廣與防範意外之間,如何取得平衡,讓民眾享受衝浪快感之際,亦能安全無虞,乃政府和社會大眾共同關切與探討之議題。
如果提到街舞,許多人最先聯想到的是美式街頭服裝搭配流行音樂,但您有想過街舞結合台灣原住民文化會摩擦出什麼樣的火花嗎?「宜蘭泰雅妹妹」舞團重新定義屬於他們的街舞新風格,帶您來看精彩的視覺饗宴。
本篇報導將介紹運動員持續奮鬥和不斷努力的原因,以及他們面臨的困難和犧牲,他們是如何去調適。藉由深入研究他們的內在動機以及對於運動的熱情和追求卓越的承諾,並探討背後故事中所蘊含的勇氣、毅力和決心。帶領讀者揭開運動選手的內心世界,瞭解選手所經歷的挑戰和成長過程,以及為了追逐夢想所做出的不言而喻的努力和犧牲。
酬神謝天的廟會,時常會看到民俗藝陣表演,其中又以鋼管女郎最引人注目,隨著時代改變,部分民眾認為鋼管女郎傷風敗俗,讓其飽受歧視,文化保存與民眾觀感又該如何兼顧呢?
全國原住民運動會是我國最具規模和歷史性的體育賽事之一,活動旨在弘揚原住民族文化和體育精神,促進原民傳統文化的交流與傳承。運動會每兩年舉辦一次,發展愈加完善,能夠看見社會對於原住民族所做的努力。
猛瑪象室外拔河俱樂部在成軍不到一年的時間,就打破台灣歷史最佳紀錄,並且躍升國際舞台。即使沒有完善的設備、足夠的資源,仍然澆熄不了隊員對拔河的熱情,靠著隊員們的韌性及拚勁,保持自己的初衷,持續在一片橘子園中拉著夢想,不斷向前邁進。
你有看過沒有球棒的棒球比賽嗎?近年興起的五人制棒球只需五位成員和一顆橡膠球就能進行比賽。相較於傳統的棒球,五人制棒球不需要其他裝備及過大場地就能玩,規則更精簡、節奏更快,藉由這些特色以吸引年輕世代參與棒球活動。
提及中華傳統武術,人們立可聯想眾多武打電影。然在中華傳統武術競賽中,由於武術門派廣泛多樣,其在裁判與評分方面,相較於跆拳道、柔道等已納入國際性技擊運動項目者,難以統一標準,因此對於中華傳統武術的評判制度與標準規章之修訂,將關係其發展與宣傳推廣之重要因素。
許多人看到綜合格鬥第一反應就是暴力、血腥,然而近幾年轉型為競技運動,安全防護也升級。在鮮少人關注的格鬥場上,有兩位女選手脫穎而出,讓這項運動並非大眾認為專屬於男性選手。一位是斜槓三種身分,身兼護士、教練及選手的「最強護士」吳巧貞,另一位是全台灣第一位MMA女性選手「格鬥女戰神」黃偵玲,兩人突破困難、跳脫性別刻板印象,成為勇敢逐夢的格鬥選手。
輕艇在1936年成為奧運正式項目,盛行於歐洲,在台灣雖較為冷門,但依然有許多好手默默耕耘。目前備戰杭州亞運的「特教船手」林雍傑,不只具有國手身分,更是一位年輕的特教老師。運動員及教師的雙重身分,為他帶來更緊湊的生活。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