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台灣羽球的幕後推手 埋下種子的無名英雄

記者 吳翎榛/採訪報導

今年東京奧運延期一年後終於開跑,為期17天的精彩賽事,讓全球觀眾目不轉睛地守在電視機前,等待著各國好手的登場。而東奧熱也傳到台灣,今年台灣選手也不負重望的刷新過去的成績,創下2金4銀6銅的佳績。其中大家最為熟知的羽球好手戴資穎、羽球麟洋配的精彩賽事也引起台灣民眾對「羽球」的興趣。

但在此之前,論及台灣國球,許多民眾第一時間也是先聯想到棒球,學生們在體育課程中,只有簡單的接觸羽球,並未太深入了解。而在球場上發光發熱的選手們背後正是一群堅持羽球夢的教練們不辭辛勞的帶領著許多小選手們踏入羽球世界,進而改變了他們的人生。

百福國中羽球隊教練陳宏嘉進行羽球教學近十年,他當初放棄了選手夢,在許多國中小學及高中建立羽球隊,開始推廣羽球這項運動。比起哥哥擔任國家選手、教練,他選擇一條完全不同的道路,而羽球路也不是大眾所看到的那麼簡單,背後還有許多辛酸故事。

球隊對學生而言就像一個大家庭,最注重「合作」理念。攝影/吳翎榛

羽球選手培育 資源場地不足成問題

陳宏嘉提及,羽球對場地的要求嚴格許多,在正規的練習中,除了最基本的羽球裝備外,還要找無風的室內球場。因為羽球球體輕盈,任何的影響都有可能間接導致球路的偏離。相對的,在校園中羽球選手的培育,「預算」成了一道最現實的關卡。

雖然校方會給予球隊出賽、練習的預算,可對長期需要汰換練習球、球線等裝備的年輕選手們來說,經費仍然是屬於長期超支的狀態。許多支持羽球教學的家長們也自發性組成羽球後援會,除利用少許會費來補貼選手培育所需要的資金外,甚至也自掏腰包給予孩子部分參賽費及裝備,但會費的收取又留下一個疑慮。

羽球比賽場上最多只能容納四人,因此訓練場地嚴重不足。攝影/吳翎榛
練習球對球隊而言,也是一筆不小花費。攝影/吳翎榛

一般校園收取的會費為一千元到兩千元不等,有些採取學年制收取、部分則為每月小額收取,但對弱勢家庭的學生而言,這無疑又是另一種無形的負擔,也經常會有因為經濟因素而放棄學習羽球的學生。

陳宏嘉說:「像偏鄉或是有些家境不好的孩子,他們要練球就可能會因增添家中負擔,而不得不放棄這個興趣,這就很可惜。」而在基隆任教的幾年中,陳宏嘉也為這些需要幫助的孩子們爭取補助,甚至親自接送弱勢孩子們上下課。他認為,孩子們若有心要學習,身為教練的自己就必須肩負這個責任,為孩子開闢屬於他們的羽球路。

羽球路艱辛 踏入教學界追夢

回憶起學生時期的羽球夢,陳宏嘉忍不住笑意,他表示自己小時候不喜歡讀書,所以選擇和哥哥一起加入羽球隊,沒想到一打就打了十幾年,其中也參加過大大小小的比賽,就這樣「固執的」打到了甲組球員

提起學生時期,陳宏嘉想起打羽球的初衷。攝影/吳翎榛

當時陳宏嘉也想要代表台灣參加國際比賽,但傷勢纏身,讓他爭取國手資格的路更加困難。在台灣的羽球運動員成為甲組球員後,才有機會參與一些國際賽事;或是成績在世界排名在25名以內,才得以直接進入培訓代表隊。

據世界羽球聯盟說明,選手必須得先參加世界團體賽世界羽球錦標賽世界巡迴賽超級100-1000賽事、亞洲羽球錦標賽亞洲運動會等國際賽事,且至少要三場才能「爭取」全世界運動員的殿堂——奧林匹克運動會的選手門票,符合資格後,根據規定時間內的52周之世界排名積分,作為參加的依據之一。

想成為羽球國手,不僅要從國內好手中脫穎而出,還要在國外賽事中與世界各地的選手並驅爭先,穫取積分以提升世界排名。面對重重關卡,許多球員因此選擇轉戰羽球教練一路,推廣羽球教學,而陳宏嘉正是其中一員。

在教學的十年路程,他帶出許多優秀的學生,有些學生甚至早已踏入社會,為羽球界付出一份心力。選擇與哥哥截然不同道路的陳宏嘉表示:「不曾後悔過這個決定,羽球教學讓我以另一種方式推廣羽球,也讓我見識到更多熱愛羽球的人。」透過這次東奧喚醒台灣的羽球熱潮,他也會繼續堅守崗位,為台灣羽球界付出一份心力,將羽球推廣給新一代即將萌芽的種子

對於羽球教學的路,陳宏嘉將會堅定的走下去。攝影/吳翎榛
羽球隊合照,藉由相互比賽享受節慶氛圍。照片提供/陳宏嘉

 

延伸閱讀:

從羽球選手轉型 全國十六強人生之路

突破南北資源問題 制霸羽球世界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