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新聞環保公衛

改種有機茶成典範 父子傳承永續土地

記者 郭庭禎、李昀/採訪報導

清晨五點,駕車載著採茶工們穿越泥土與碎石的小徑,天色逐漸變亮,一整片翠綠的有機茶園在遠離塵囂的清淨空氣中,伸展著繁盛的枝葉。這裡是依山傍水的苗栗,現在正值東方美人茶的採收季節,採茶工熟練地撚起樹梢的一心二葉,經過小綠葉蟬的叮咬,每一瓣都飽含著馥郁的甘甜,以及茶農堅持有機的初衷。

天剛亮,採茶工們就已經到茶莊開始工作。攝影 / 郭庭禎

曾獲第十一屆農村十大傑出青年的有機茶園創始人許時穩,自民國85年開始實行有機農法,跟隨著幼時父親友善土地的腳步,年復一年,至今已走過二十五年的光陰。

小時候許時穩家種水梨,水梨的栽種須時常噴灑農藥,造成他的反感,於是,當兵回來後的許時穩把家裡的水梨樹全部砍掉,改種有機茶。他告訴我們,因為灑農藥第一個受害的就是農民自己,做有機除了自己不會接觸農藥,土壤也不會酸化惡化,可以留下健康的土壤給下一代使用。

茶園裡,採茶工低著頭一瓣一瓣地採著葉。攝影 / 郭庭禎

許時穩自豪的說,他運用天然的肥料照顧茶樹,像是用花生殼、稻殼或芒草覆蓋新種的茶樹,讓幼苗不會長期接受的陽光曝曬,保持土壤潮溼,這些是上一輩留下來的智慧,而現在許時穩也將它傳承給自己的兒子許郁仁。

大量投入時間和勞力,種植、採摘、萎凋、炒青、揉捻、烘焙,遵循古法的繁雜製茶工序他毫不馬虎,積累了二十多年的經驗,許時穩僅憑借聞或是觸摸就可以判斷茶葉烘焙的時間。然而有機這條路並不順遂,無法避免被拿來跟慣行農法的茶葉做比較,被嫌香氣不夠、價錢卻更高,造成產與銷方面總是難以取得平衡。

製茶過程相當繁瑣,一整天都閒不下來。攝影 / 郭庭禎

他形容做有機「曲高和寡」,聽得懂或是想聽的人很少,不過即使如此許時穩始終沒有放棄,而他的兒子許郁仁更是下定決心要接下家業,讓爸爸的有機茶園再往下一個25年邁進。由於兒子的接手、老婆在背後的全力支持,讓他更堅定的想把他所認知有機的意義推廣給更多人了解:購買有機背後的意義不只是無毒健康,更是給予小農支持、並且友善我們所居住的這片土地。

民國89年許時穩的有機茶園正式被認證為有機農戶的示範點,然而即便許多人來觀摩後,願意因此改作有機的茶農還是寥寥無幾。他苦笑的說,做有機看到成果的速度很慢,不是一蹴可幾的,所以沒有什麼吸引力。

有機農法對土地友善,實際執行卻相當不容易。攝影 / 郭庭禎

固然如此,許時穩還是願意把目光放遠,他明白有機是條長遠的路,就像身體出問題經常是長期累積下來的,有機也是這樣,與環境互利共生、對自己或他人的健康負責,都需要長時間才能看到影響,這條路必須有人堅持,而他的兒子也有著跟他一樣的覺悟。

站在灑著金黃色陽光的茶園中,四周環繞著絡繹不絕的蟲鳴鳥叫,有機茶園就像是一個小小生態池,昆蟲與小動物們都和平的與茶樹共處著,他們互利共生在這片土地上的美好畫面,這是許時穩積累了二十五年開始慢慢看見的成果,他的兒子許郁仁也堅定的說,未來,希望要繼續把它延續下去。

 

延伸閱讀:

有機傳統差異大 培育方式大不同

有機廢物再利用 酵素肥的美麗與哀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