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照2.0上線,照服員培訓人數增加。攝影/徐凱威
社會社福

老年時代 長照路漫漫

記者 謝安然、徐凱威、趙宥寧、高子涵/採訪報導
照服員需求增 培訓時間短內容多

台灣自1993年起邁入高齡化社會,失能人口增加、子女人數減少,老年人口比率持續攀升,根據行政院國家發展委員會預估,將在2018年邁入超高齡社會。應對高齡社會,今年6月《長期照顧服務法》正式上路,除了整合評鑑和資訊,長照人員也從「部分無強制登錄」到「所有長照人員必需訓練、認證、登錄」,外籍看護也可接受補充訓練;除此之外,長照十年計劃2.0更建立社區整體照顧模式,建立照顧網。

「政策目前對機構最大的變化,就是配合照服員實習單位越來越多。」承接新北市照服員培訓的至傑護理之家處長林佳慧解釋,每月都會在機構進行照服員的培訓,通過八天術科教學,五天實習,共13天的課程也讓學員更瞭解機構的作業模式和與身心障礙者相處的模式。

根據中華民國紅十字總會規定,照服員訓練核心課程需達50小時,除了術科考試之外,在回覆示教如鋪床、翻身、人工呼吸等,和臨床實習上都有時數和要求嚴格規定。林佳慧說,照顧身心障礙者非常瑣碎,洗澡、上廁所、剪指甲等小事,都要細心地幫助他們。

參與培訓的周小姐分享,雖然之前有在家照顧老人的經驗,但實際操作學習和之前的還是會有落差。她坦言,參與培訓的大部分都是四至六年級生,離就學階段已有一段時間,很久沒摸書,重新回到學習環境很有壓力。「我們的教育養成時間很短,很多東西都是看過不見得有摸過,但通過既有觀念和日後的實習,可以在行為觀念上做一些調整。」

曾就讀護理系五專,重新參與照服員培訓的黃先生對比五年制課程,認為照服員訓練更像速成班,跟正式護理教學不同。護理需要學習各個疾病的症狀,因應不同的照顧處置方式,而照服員比較屬於專攻身體照顧,不用特別瞭解併發症還有用藥的處置。

根據過往經驗,周小姐說,照服員培訓時數安排雖然很短,但是如果再拉長上課時數,就會影響經濟和工作的安排,更影響學習慾望。雖然不是每個人都為了日後成為照服員而參加培訓,但他們分享,除了從專業的身障協會護理師身上學到基本技能、瞭解正確處理方式,不僅能解決大家的疑惑,也可以考得證照。周小姐期待設立進階課程,依照每個人不同需求分班上課,可以緩解現在的集中課程帶來的壓力。

2018年以後之人口預估,將逐步邁入超高齡社會(單位:萬人)。製表/徐凱威
社區長照ABC 民眾識能待提升

台灣老年人口快速增長,同時慢性病和功能障礙的盛行率也逐步攀升,失能人口大幅增加,長照需求劇增。衛生福利部在長照2.0核定本中定義長期照顧為提供給需要協助的個人多元性、持續性的健康及社會服務。

長照2.0整合分立服務,以ABC定級照顧中心,將服務銜接。衛福部解釋系統化整體照顧模式,將A級稱為長照旗艦店,B級為專賣店,C級為柑仔店。至傑護理之家照服員培訓學員喬治(化名)分享,參與培訓正是為了尋找夥伴創造社區式服務的團隊,制定照服方案,把社區裡的老人集中在一起照顧。

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總秘書長陳景寧解釋,ABC只是一個概念,對民眾來說,重要的是有人能夠提供服務。她認為,目前政府對「家庭」的了解太少,民眾的長照識能也不高,導致他們的選擇單一或局限。

「社區長照是未來必走的路。」周小姐想要針對長照政策中的C型,未來開業做長照巷弄雜貨店,她認為,長照全部靠政府不太可能,很多要靠自己,政府做推動。她解釋,在開業之前,負責人需要有單一技術證照,所以前來學習。她說,在結束證照練習之後會去做鐘點居服員,磨煉自己的經歷,讓自己的技術變得更純熟一,對之後創業也有幫助。

林佳慧分析,護理之家早在長照2.0之前就有一些補助,比如有身心障礙手冊、戶籍在新北或臺北、家庭收入不高等情況,都可以取得補助機會。因此在政策推動到現在,機構內沒有很明顯的變化。而他們有參加相關的說明會,但政策變革頻繁,跟當初健保初實施的狀況相似。

長照2.0整合分立服務,其中又分為A、B、C三類型。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
長者盼陪伴關愛 照服員有笑有淚

長者們的實際需求是什麼?問到這個問題,不少人的表情變得嚴肅,甚至哽咽,但他們都說了同一個答案:陪伴和關愛。

周小姐沉重地說,老人們有基本的生理需求,帶給子女們一定的經濟壓力,但親人的關懷不是做不到,需要各方面一起努力。她解釋,做兒女的都還有自己的小家庭要照顧,「試問你自己,當你週一到五上班累得半死,也許六日你會去看看你的爸媽,但肯定沒有辦法久待。」但陪伴時間的長短和深淺度也很重要,有些人只是簡單的問候,而有些人願意花時間跟他們聊天,這都看家屬能做到什麼樣的深度。

她認為養護機構並非不好的選擇,至少這裡把長者照顧得乾乾淨淨、都有人可以去確認他們的生命安全。同時她覺得老人要做心理建設,去面對入住養護機構的生活,而孩子不能把安養機構當做是責任的完結,有的人就會認為,「我已經把你送來這裡賺錢養你了。」但這並不可取,老人需要陪伴關愛,應多撥空探望。

林佳慧補充,在護理之家,有些老人看到別人的家人來看會很羨慕,嘴上還是會講反話,但看到表情變得不一樣,就會知道他們很在意家人。她也鼓勵來培訓的照服員策劃活動,跟住民互動增進彼此的親密感,讓長者覺得有不一樣生活的刺激。

陳景寧分析,平均每位長者的長照服務為9.9年,一個家庭在長照服務時,很常會出現經濟上的困難。而在老人輕度和中度失能的情況下,可以更選擇日間和居家照顧,緩解經濟壓力的同時,通過課程、復健和互動,讓長者可以延緩退化。但她認為,政府對長照服務宣傳不足,導致民眾對日間照顧的政策和補助上認知不夠。她鼓勵民眾選擇對家庭最合適的安排操作,同時分享長照三步驟:盤點資源、盤點資產和家庭會議,她認為家人每半年就要根據長者的狀況討論更新長照計劃。

林佳慧從事長照相關十餘年,認為雖然大家都覺得老人家是弱勢,但也有很強勢的老人,嘴巴不饒人、給護理人員很大的壓力。她分享之前照顧過一位洗腎病人,因為個性自主、防備心重,更罹患老年精神病,甚至出手傷害護理人。除此之外,壓力亦來自家屬的不認同,將轉移情緒到看護人員身上,她哽咽說到,其實只要家屬和她們站同一個立場,怎麼受委屈大家都可以消化掉。

但她也說,有一些老人對他們的熟悉程度甚至大於他們自己的家人,她舉例,有一位失智阿嬤,女兒一個禮拜來看一次,但她不記得,也不愛理睬;但她認識照顧人員,也願意跟她講話,讓她非常有成就感,也逐漸認為這樣的辛苦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