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回顧

遊民工作坊 實習只是一個開始 – 1819期

在進入田野前,有一天和大衛老師約在社發所外,討論未來進入實習點的細節,那天,老師講了很多很多,所有的小細節,他就像搜尋引擎般不斷的告訴我資訊,那天,我抱了許多論文及書籍回家,對未來有一種期待但又很害怕的感覺。 在實習過程中,看到其他同學對於實習點只要參與課程,去那裡唱唱歌,跳跳舞,說認真的,我真的覺得相當苦命。開學後,大家都結束了實習課程,只剩下我繼續苦撐,雙主修的課業,加上刊物的實習,讓這個實習變成了有點沉重的壓力。 不過,每一次參與田野,看到大衛老師及子文老師(他不喜歡我叫他老師,因為他說他沒有那麼老!)在所內所散發的熱情,想到他們平時都是為了家庭打拼的上班族,面對工作壓力,假日還可以那麼有活力的來陪所民聊天、唱歌,就會覺得一切疲憊都不算什麼了。 其實,讓我學到最多的,是每次田野結束後到十月咖啡館討論的工作坊聚會,在那裡,我沒辦法講太多話,因為大家都太厲害了,我就像個小朋友,參與著一群碩士甚至是博士的討論,更重要的是他們幾乎都大我將近二十歲,有穩定的工作,還有長久的社會經驗,好幾次我都覺得自己是去搞怪的小鬼頭,每一次聽他們的談話,都可以學到好多好多,也更知道自己有好多好多要學習,當然,不可否認的,每一次參與完討論,我都對自己的未來又更灰心一點也更緊張一點! 真心的感謝大衛老師、子文老師,以及工作坊內的學姊們,在這樣一個特別的經驗中,大衛老師近乎媽媽的體貼,子文老師的熱情和不厭其煩解決我的問題,以及二位耐心的指導,再加上和學姊們的相處,分享生活經驗,實習心得,處處都讓我十分感謝。 經過漫長的過程,終於,到了最後一章了,我知道,我就像是一個在海邊撿石頭的小孩,對於數量無止境的石頭,我永遠無法撿得完,但是,在這五個月的實習過程,還有背後無數的功課,我希望這是一個開始。 在看到他們與所方互動上,可以看到他們對自己的自悲,他們從不會想要將自己群組成一個團體,為自己發聲,這樣的社會結構,在我現在的程度看來,是感覺到相當無力和悲哀的,真心希望在未來,我可以一一找到這五個月以來實習疑問的答案,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有一個比較宏觀的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