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教生活焦點

【創新教育2】打造特色學校 培育未來所需素養

記者 陳宥蓁、陳宥均、羅宇彤╱採訪報導

秉持「關懷弱勢,科學救國」的使命,誠致教育基金會將美國「知識即力量計畫」(Knowledge Is Power Program, KIPP)學校的成功經驗導入台灣,以培養品格力、學習力和文化力為主軸並以「努力學習、友善待人」為校訓,在台成立KISTKIPP-Inspired School in Taiwan)的公辦民營學校,透過生根地方來改變偏鄉教育。

雲林縣拯民國小規畫山野教育,帶領孩子認識台灣生態,提供學生實踐七大品格的真實場域。照片提供╱拯民國小

公辦民營 從「小校」開始改變

體悟到偏鄉不應只投入學習工具,應透過創新的課程設計和改善學校發展方向等,從根本解決問題。誠致教育基金會在《公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委託私人辦理條例》通過後,得以運用系統性的營運模式與偏鄉學校合作,期盼透過新教育型態打造優質環境,鼓勵學生發展自身天賦,翻轉各種可能。

台東縣延平鄉桃源國民小學校長鄭漢文認為,公辦公營學校著重知識能力的培養,例如補救教學、達成教育部規定的基礎學力等,以彌補學生學科能力的不足之處。然而,若學生仍無法掌握不拿手的科目,會更容易自信低落,效果可能很有限。其模式易忽略學生自我優勢及本質,設限孩子發展空間。

桃源國小透過各式讀物,讓學生認識自我,找尋自我價值。攝影╱陳宥蓁

誠致教育基金會副執行長劉又甄說明,公辦民營與一般公立學校相同,學生一樣免學費,學校資產仍屬政府。而認養經營的民間機構擁有校長的聘任權,能主導學校理念以改變原有的校園風氣。

如雲林縣拯民國小校長林郁杏雖已在一般公立學校深耕多年,但仍對教育有多種想像,也認為不應被任何框架設限。在基金會的邀請下,前往美國參考KIPP教育模式,回台後與團隊積極籌辦KIST拯民國小。

不過「實驗教育」的概念在台灣較新穎,多數人仍保有疑慮。劉又甄解釋,就「質變到量變」策略而言,相較於大規模學校,小校彈性較大,投入較少資源即可看到成果,因此以偏鄉小校轉型為主要計畫。基金會期待透過系統性的支持與資源挹注,在不斷地成長與創新中建立偏鄉教育的成功模式。

此外,小校資源較少,長久以來需要外界協助,也比較容易取得合作共識,整體溝通成本較低。KIST教育理念致力於提升學生的品格及學習動機,老師需以「學生為學習中心」陪伴每位孩子,比起一般學校,施行成效較容易被看見的。

偏鄉學校因多為小班制教學,使得教師較有機會關注到每位學童。攝影╱陳宥蓁

秉持共同理念 發展地區特色

目前誠致教育基金會營運六所KIST學校,分別為台東縣桃源國小花蓮縣三民國中雲林縣樟湖生態中小學拯民國小新竹縣峨眉國中。透過KIST教育理念為主軸及聯盟式合作,搭配各校發展願景進行的差異化特色課程,在偏鄉中激盪新能量。

以台東縣桃源國小為例,學生以布農族為大宗,擁有濃厚的原住民族色彩。校長鄭漢文除堅守品格及學習力的理念外,也十分重視文化力,他期盼藉由特色課程與學科融合,如將布農神話傳說射日英雄結合科學,了解太陽方位的變化,讓學生從自我身份與感受血脈文化開始,理解知識的運用。

台東縣桃源國小校長鄭漢文期盼「讓孩子具備走出部落的能力,走回部落的品格。」攝影╱陳宥蓁

KIST理念以感恩、好奇、社交智慧等七大品格力為核心,注重孩子的品格發展,將其融入各科教學及活動。劉又甄以在校園的師生互動為例,當學生分享自己的想法時,認同的同學可以比出讚美手勢表示贊同。比起拍手鼓勵,較不會影響到課程的進行,希望可以藉此教導學生社交智慧的品格展現。

拯民國小教師郭馥萱也以親身的經驗作分享,有次她在上班途中發生車禍,學生在學校看見她的傷勢後,雖然沒有口頭安慰,卻上前給她溫暖的擁抱,日後也會時不時關心她的傷勢。從日常中可發現KIST希望教導的品格力實際地影響學生的待人處事。

桃源國小學生主動與訪客介紹布農族中的家族體系,展現KIST七大品格力中的「熱情」。攝影╱陳宥蓁

定位自身優勢 善用科技補足

鄭漢文認為在看待城鄉差距所造成的教育不平等時,不應單就「偏鄉身處弱勢」的負面方向去思考,而是要從教育體制中找到自身優勢,訂立學校的發展目標。雲林拯民國小校長林郁杏舉例,鄉村擁有富足的自然資源,對於推廣品格教育來說,是絕佳的發展基地,城鄉沒有絕對的好壞,切入的需求面向才是重點。

拯民國小保留日治時期龜背防空洞,結合豐富的自然綠地,成為孩子們遊戲秘密基地。照片提供╱TFT

除了自我定位,林郁杏表示學校有責任彌補因城鄉造成的教育差異。偏鄉學童的家長多因忙於生計而對教養層面缺乏關注,她認為提供線上學習工具並搭配教師課程設計,是有效打開學生對社會甚至世界視野的方式,藉以縮小偏鄉缺乏如天文館、美術館等文化場域資源差異的問題。

台東縣桃源國小為台灣第一所使用「均一教育平台」的學校,鄭漢文認為透過網路學生能不被地區所設限,獲得同等龐大的知識庫,並藉此培養搜索與彙整資料的能力。另一方面,線上學習也成為學生的個人化導師,隨時隨地陪伴孩童,讓老師依據學生程度施以差異化教學,促進學習成效。

桃源國小教導學生使用線上教育平台,發展多元學習方式。攝影╱陳宥蓁

該校三年級導師林念祖表示,線上學習平台有助於他了解每位同學的學習進程,立即處理孩子學習知識的盲點,除了幫助孩子學習,更是老師的數據化輔助工具。他解釋,以數學為例,老師可以透過後台分析學生的解題過程,針對錯誤部分指派新的作業任務,以便追蹤學生對科目的精熟度。

歷經桃源國小由一般公立學校轉為民營的鄭漢文認為,此改革讓校園以自由的方式落實教育理念,他看見一群正向的工作者組成團隊,透過不斷討論、創新及提升自我的方式改善偏鄉教育的處境。他鼓勵身處偏鄉的學校嘗試新的營運形態,為整個學校甚至社區創造新力量。

打破城鄉差距 創新學習融合教案研發

許多體制外團體致力於偏鄉教育,體制內校長也與教育平台合作,盼透過內外合作縮小城鄉教育落差。據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PISA2012報告顯示,與中、港、澳、日相比,台灣學生閱讀素養能力受社經地位影響較大。有鑑於各學習資源的城鄉落差,教育人士於今年推動未來素養學堂計畫,期盼透過學習平台與教案設計,為偏鄉學子創造無差異的學習機會。

未來素養學堂計畫由PaGamO創辦人葉丙成與品學堂執行長黃國珍成立,集結業界專業人士,舉辦「教育松」計畫,模擬黑客松的型態,希望位於偏鄉學校的師長可齊聚一堂,一同研發以閱讀素養為核心的教案,最終各教案會進行遴選,獲選團隊可獲得PaGamO素養品學堂線上學校一年半的帳號使用權限。

PaGamO素養品學堂於2019年成立,是一個閱讀學習平台。PaGamO公共業務處總監吳哲銘解釋,PaGamO以遊戲的形式訓練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提升學習動機。平台中,學生會閱讀文本並進行答題,完成作答後會擴張「知識領土」,而答題後也會有五分鐘影片對全文進行解析。

吳哲銘表示,從平台各帳號的使用中可發現,參與PaGamO閱讀素養訓練的偏鄉學生中,於今年會考各科目得到「待加強」等級的比例明顯降低。由此可見,閱讀素養在教育的城鄉差距上為重要關鍵。

PaGamO素養品學堂以遊戲形式訓練學生閱讀素養,每篇文本後都會附有詳解。 照片提供╱閱讀優有限公司

閱讀素養至關重要 盼學校共思教育目標

未來素養學堂主辦方之一的台北市立復興高中校長劉桂光認為,閱讀素養不僅聚焦於現有問題,也放眼未來,是孩子一生都需具備的能力,不只文學科目,各領域都需具備閱讀能力,許多學生在面臨數學題目時可能並非不會計算,而是因為看不懂題目。因此,若提升偏鄉孩童的閱讀素養,各學科能力也有可能一同進步。

劉桂光表示,目前偏鄉學校的軟體設施相較於硬體較為不足,因此希望透過教育松計畫凝聚各偏鄉學校,他也解釋,教育松較偏向於支持性質,目的不在於比較各學校研發出的教案好壞,而是希望可以透過活動討論,學校間可以激發出適合學生的教案,進行分享與應用,研擬出共同目標,提升偏鄉學生閱讀素養。

劉桂光希望教育松能促進偏鄉學校師長的教學動力,提供學生更好的閱讀素養教學。攝影╱陳宥均

 

系列報導:

【創新教育1】翻轉教育不平等 平台新創提供優質教育

延伸閱讀:

偏鄉教育創新 特殊優勢發展無限可能

翻轉教育 MOOCs 在家就能輕鬆學

教育體制革命 實驗教育在台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