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友4】收容中心低調經營 遊民脫離街頭的驛站
遊民寧願選擇繼續露宿街頭,也不願接受安置,收容中心是真如遊民所說環境惡劣,還是口耳相傳而產生的誤解呢?
遊民寧願選擇繼續露宿街頭,也不願接受安置,收容中心是真如遊民所說環境惡劣,還是口耳相傳而產生的誤解呢?
新北市板橋車站,百貨公司進駐,規模空間寬敞舒適,每天吸引大批人潮來來往往,但光鮮亮麗的外表下,車站的樓梯間卻是另外一個世界。
資源豐沛的台北,讓許多懷有理想的異鄉人來到這裡想找尋屬於自己的一片天,但卻不是人人都能美夢成真,找不到工作也沒有地方住,只好回到車站,從此在異地漂泊。
在這個經濟快速發展的時代,有這麼一群人,他們在往前的過程中不斷跌倒,最後淪落街頭。也許對於這些人,我們會有著許多不諒解,但
在下定論前,先看看站在不同角度的人們,是如何看待遊民的吧。
現今政府已慢慢推動且改善許多老人相關福利政策,民間單位也投入充足的資源在長者上,若是在中年時期就做好健康促進與保健,從運動、飲食,以及觀念調整做起,依然可以在中年時期降低自己的不健康存活年、減少長照資源的使用,實現有尊嚴、有品質的「成功老」生活目標。
在這個塑膠氾濫成災的年代,到處都能看見塑膠的蹤影。為了達到去角質的功效,業者將塑膠微粒添加到個人清潔用品中。塑膠微粒體積雖小,卻無法被分解,造成海洋環境的污染,甚至可能危害人體健康。
日常生活中,皆不難見到紡織物的蹤跡。但由於紡織品廉價易取得,大眾時常忽略大量購買衣物對環境所造成的衝擊,透過解析紡織產業鏈的每一環節來喚起大眾對紡織業汙染重視,並呼籲改變購物習慣才是解決環境傷害的根本之道。
根據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統計,2018年台灣廚餘量總計為59萬4992公噸,而廚餘產量最高為家戶,另外,像是傳統市場、旅館也位居第二、三名。台北市在2018年推動廚餘減量計畫,然而經統計當年廚餘量還是達到6萬8839公噸,相較2017年,僅減少2075公噸,台北市廚餘量仍位居全台第三。
由於長時間盯著螢幕,因用眼過度而造成的眼睛傷害更是不容小覷,其中,最令人害怕的莫過於「黃斑部病變」,因為它是不可逆的傷害,黃斑部病變患者在生活中不僅有諸多不便,更有失明危險。
世界盃籃球賽在九月初圓滿落幕,不僅上演許多強權落馬的爆冷戲碼,同時也有新勢力的崛起。此外,由於賽事在中國舉行,因此亞洲球隊的表現格外引人注目。尤其先前在熱身賽多次擊敗世界列強的日本,在超新星八村壘的帶領下能走多遠,也是許多球迷們關注的話題。
內政部在國內申請綠建築數據上獲得巨大成功,但鼓勵建商的同時,業界內卻普遍存在不按設計圖施工的現象,因此推行20年的「綠建築」是否真能達到友善環境的目的令大眾質疑。
臺灣是一個擁有豐富自然生態的島嶼,島上有各式各樣的獨特物種與生態環境,加上位處亞熱帶區,年降雨量相當豐沛,但由於地形獨特,坡陡流急的特性,使得水資源難以留下。臺北市長柯文哲更於2014年參選時,主張提升透水鋪面的使用量,要將臺北市打造成一座海綿城市,上任後更是喊出「永續臺北,海綿城市」的口號。但臺北市真的成為一座海綿城市了嗎?
台灣曾經歷原住民時期、荷據時期、鄭氏時期、清代和日本的統治,擁有豐富歷史底蘊,使得台灣建築洋溢不同文化色彩。但建築在時間洪流之下難免會損壞,如何保護這些歷史文化資產也成為政府及民間努力的目標。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