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刷行人地獄污名 北市首個行人優先區成效佳
記者 張晉華、江佳宏╱採訪報導 台灣交通亂象,被人指為「行人地獄」,為了提升行人安全,台北市信義區嘉興里從去年 […]
記者 張晉華、江佳宏╱採訪報導 台灣交通亂象,被人指為「行人地獄」,為了提升行人安全,台北市信義區嘉興里從去年 […]
記者 張子欣、鄭佩軒/採訪報導 捐贈的愛心源源不絕,但育幼院真正需要的是什麼?一次偶然的機會,讓等家寶寶社會福利協會發現,穩定且多元的食物供應,才是孩子健康成長的關鍵。從新鮮蔬果到蛋白質來源,如何讓每一份善意發揮最大效益,值得關注。
記者 陳玫蓉、陳宇伶/採訪報導 對於一些無法和原生家庭一起生活的孩子來說,寄養家庭就像是一個臨時的避風港,給他 […]
記者 潘廷昱 陳品霖/採訪報導 超高齡化社會的來臨,許多長者逐漸面臨失能困境,除了維持身體健康及培養運動習慣外 […]
記者 陳鏡媄、陳欣瑜、陳韻安/採訪報導 許多重返職場的二度就業者,雖具備豐富經驗與成熟態度,但面對科技與體力挑戰時,仍需更多支持和協助,因此,政府和民間機構透過政策獎勵和就業培訓等方式,幫助他們開啟職涯「第二春」。其中,許多女性在不同的人生階段選擇重返職場,更在其中發揮所長,這些故事是他們自我突破的縮影,同時也為全齡友善職場注入新啟發。
記者 林曦、郭芃萱、張家葳/採訪報導 全國飼養寵物戶逐年增加,非貓犬類寵物同樣受青睞,寵物多元化的風潮下,飼主也應熟知不同寵物的飼養方式。而近年寵物面臨高齡化問題,老年寵物臨終前生活品質也成為飼主關心的焦點,其中高齡退役工作犬更是重點關注對象。對此,政府及民間協會積極推動長照服務,以減輕飼主負擔,也確保為人類社會奉獻的犬隻能安享天年。
記者 鄧筠庭、謝佩珊/採訪報導 台灣即將進入超高齡化社會,在這個老年人口比例越來越多的時代,嘉義縣有一群充滿活 […]
記者 林旻臻、陳柔樺/採訪報導 台灣高齡化,許多老年人因身體緣故難以出門,為了鼓勵他們走出家門,接觸人群,弘道 […]
記者 尤帷純、王鈞志/採訪報導 「高齡化社會」已成為臺灣人口結構中的常態,這對於嘉義縣東石鄉的塭仔社區來說,感 […]
現今面臨高齡化社會,許多長者都有就醫回診的需求,住在烏來山區部落的王玉蘭,每三個月都需要去醫院回診看病,她所居住的地方不僅公車班次少,路途時間長,來回交通成一大問題。微光行動協會提供醫療專車接送,填補偏鄉交通缺口,更解決偏鄉長者的接送難題。
台灣高齡化時代來臨,農漁村人口老化更為嚴重。位於高雄市梓官區蚵仔寮漁港旁的劦助慈善會,為鼓勵當地的長者健康在地養老,因此創立銀髮農園及社區關懷據點。希望能讓長者耕種兼運動,繼續經營退休後精彩的不老生活。
歐亞水獺是我國列為瀕臨絕種的保育類野生動物,過去台灣本島上曾有零星發現紀錄,目前僅剩約150至200隻存活於金門島嶼。即使民眾保育觀念日漸提升,其生存仍面臨多重威脅,其中包括棲息破壞、工程干擾以及水質等問題。當歐亞水獺和人類的生活環境高度重疊,在權衡利弊之下,歐亞水獺往往成為犧牲者。
隨時代進步,科技高度發展下,促使人們開始思考,企業在追求經濟利益的同時,應與環境取得平衡,關注環境保護和社會福祉。 ESG企業社會責任囊括環境、社會回饋、公司治理綜合面向,落實成產業界首要之務。嘉義縣新港鄉古民社區公益車是企業回饋社區的典型案例,在高齡化社會精準提供長輩們需要的協助,藉以創造更好的生活條件,期能促進社會整體的可持續發展。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