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結歧視  推動交流 促進移工雙向互動

記者 林曦、郭芃萱、張家葳/採訪報導 按最新數據,目前已有數十萬的外籍移工,離鄉背井來到台灣工作,然而他們並不一定都能受到平等的對待,有形或無形的偏見與誤解,更造成移工及其子女產生自我認同上的挫折。為謀求改善,近年來政府與民間團體積極舉辦講座、課程及文化交流活動,致力於促進雙方交流,消弭歧視,期望創造友善且相互理解的社會。

台餐飲挑戰與轉型 創新經營迎接生存挑戰

台灣餐飲業面臨原物料價格上漲、租金增加和人力短缺等多重困境,使得業者尋求創新經營之道,降低成本、提高創意、加強人才培養成為解決之策。科技的應用雖能提高效率,但無法完全取代人力,產業升級和技術創新被視為解決缺工和提升產值的關鍵。面對挑戰,業者必須勇於改變、善用資源,方能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立於不敗之地。

無法訴說的鳶屈 人與鳥的共存之道

「厲鷂啊厲鷂,厲鷂飛上山,嬰仔快做官,厲鷂飛高高,嬰仔中狀元,厲鷂飛低低,嬰仔快做老父。」

一首古老的台語童謠,藉老鷹(厲鷂)的象徵道出對孩子的期許,亦譜出人與鷹之間的感情。然而屏東科技大學(下稱屏科大)鳥類生態研究員洪孝宇表示,俗稱老鷹的黑鳶,於1991年全台數量銳減至約175隻,引起各界關注。隨著禁用農藥、改變農法,期望再次創造人、鳥共存的環境。

智慧加持改頭換面 豬舍擺脫髒臭雜亂

豬隻被馴化已久,自古以來即為常見家畜,與人類關係密切,但多數人仍對豬圈存在惡臭、環境髒亂的刻板印象,隨著時代變遷,都市林立人口愈發密集之下,豬隻的飼養環境勢需改善。搭配智慧化系統的豬舍,不僅得以洗刷豬隻產業「臭名」,在環境保護上也能有所成效,同時帶動我國畜牧產業未來朝向精準發展的可行性。 

翻轉逆境 追夢少棒隊擊出全壘打

棒球,對於偏鄉孩子來說,或許是翻轉命運的起點。位於高雄市林園區的金潭國小少棒隊,球員大多來自弱勢、單親或隔代教養,球隊不僅是他們的避風港,也是築夢的開始。透過學校、教練的努力奔走,以及社會各界的贊助支持,這群孩子們獲得改變人生的契機,儘管過程艱辛,卻激發小球員們越戰越勇的鬥志,他們只有前進球場,別無退路。

美味的代價 糖尿病年輕化急速擴散

台灣罹患糖尿病人數已逾200萬人,且長年盤據國人十大死因之一,依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資料顯示,約九成糖尿病患屬於第二型糖尿病,且近15年小於40歲的病患人數已成長達3倍,顯見此疾病已不再為老年人專屬,開始蔓延至青壯年和學生族群。專家指出,培養預防觀念,良好的飲食與生活習慣,乃降低糖尿病罹患風險,重拾健康的不二法門。

彰化花壇魚苗寮文化 傳唱消逝數魚歌

早期漁民們在交易魚苗時,會將累加數目的過程吟唱成歌曲,因此發展出特殊的傳統文化「數魚歌」。然而,人們飲食習慣改變及科技的進步,讓數魚歌逐漸沒落。因此,花壇鄉文史工作者蔣敏全在國小教唱歌曲,過去曾擔任花壇鄉議員的彰化縣議員李成濟,也希望建立淡水魚苗博物館,傳誦魚寮地區的特殊文化。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