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馨接送情 公益車造福偏鄉高齡社區

隨時代進步,科技高度發展下,促使人們開始思考,企業在追求經濟利益的同時,應與環境取得平衡,關注環境保護和社會福祉。 ESG企業社會責任囊括環境、社會回饋、公司治理綜合面向,落實成產業界首要之務。嘉義縣新港鄉古民社區公益車是企業回饋社區的典型案例,在高齡化社會精準提供長輩們需要的協助,藉以創造更好的生活條件,期能促進社會整體的可持續發展。

曝險少年返校藏隱患 關係轉銜不漏接

去(2023)年12月,自少年觀護所回歸校園的郭姓少年,持刀奪走一條15歲的寶貴生命,也劃破了校園安全網。要求嚴懲的民怨沸騰,也有專家指出,《少年事件處理法》新制改採「行政輔導先行」,造成輔導、司法、教育單位互相卸責,使曝險少年返校的相關事宜未受重視,才釀成悲劇。為此,立委林月琴呼籲,推動「關係轉銜」,於少年尚在矯正體系時,安排社工提早介入。

德國合法上路 台灣大麻除罪化之芻議

德國近日宣佈通過成年人可合法接觸大麻,自今(2024)年4月1日起允許年滿18歲民眾個人持有與栽種大麻,且開放部分公眾場合吸食大麻。然而大麻在台仍屬二級毒品,近期倡議娛樂用大麻合法化聲浪出現,惟各界專家對除罪看法兩極化,成癮與藥物濫用問題乃討討論焦點。此外,醫療大麻藥物已在台獲合法開放,未來病患將可縮短等待期程,然其適用性則仍待觀察評估。

美味的代價 糖尿病年輕化急速擴散

台灣罹患糖尿病人數已逾200萬人,且長年盤據國人十大死因之一,依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資料顯示,約九成糖尿病患屬於第二型糖尿病,且近15年小於40歲的病患人數已成長達3倍,顯見此疾病已不再為老年人專屬,開始蔓延至青壯年和學生族群。專家指出,培養預防觀念,良好的飲食與生活習慣,乃降低糖尿病罹患風險,重拾健康的不二法門。

「失智症政策3.0」補漏洞 民團盼立專法保障權利​  

​​據衛生福利部統計​​,截至2023年底,全台50歲以上罹患失智症人數突破32萬人。為因應失智人口逐年增加,我國於2018年起推行「​​​​失智症防治照護政策綱領暨行動方案2.0(下稱失智症政策2.0)​​」,希望透過落實法令推動,協助民眾應對失智症的挑戰。不過,面臨該項政策即將在2025年底到期,民間團體呼籲政府應著手規​​畫​​3.0版本,正視即將到來的超高齡社會。​  

外籍人士逐年增加 新住民尋身分認同

「待在台灣我能感受到政府給我們的保障,讓我的家人在海外也能安心。」

「如果你是外國人,你通常不是優先被考慮的對象。因為你知道的,我們沒有選票。」

鄧彩艷是嫁來台灣超過22年,已成功歸化的新住民,而戴明陸則是來台超過14年的外籍居民,同樣來自海外,卻因身分的不同讓他們在台灣的生活呈現出截然不同的面貌。

創造生命奇蹟 腦癌媽從臥床到健力選手

罹患腦幹腦癌的唐玉珍,曾被醫生告知只剩15個月的壽命,但直到現在已抗癌三年多,在這過程中,兒子張良勤幾乎全天候的照顧,也利用自身所學帶媽媽練習健力,甚至讓媽媽站上比賽舞台向大家展現永不放棄的精神,也鼓勵了許多正在努力抗癌的夥伴們,帶您來看唐玉珍這段勵志的故事。

愛「藥」安全 預防準備需做足須完善

「愛滋病」簡稱為HIV,是一種可傳染式之性病,被部分民眾視為「不治之症」,甚至將愛滋病污名為患者不當濫交的報應,這些刻板印象也引發社會焦慮,產生罹病焦慮症。然而,愛滋病具可控性,民眾除安全性行為,目前政府也大力推廣藥物預防愛滋病,齊步邁向全球愛滋病防治三零(零增加、零死亡、零歧視)的願景。 

校園自傷率上升 輔導機制待精進

據教育部統計,2020年國小至大專院校學生中,有8730位通報自傷,更有106人身亡,其中六成嘗試自傷的學生未曾尋求輔導資源,學生族群自殺率上升成校園亟需解決的問題。對此,中山大學於2021年首創心理假供學生調解心理不適,盼提早發現需幫助的學生。然而,僅仰賴心理假仍是治標不治本的作法,應落實補充專業人力,建立完善校園心理輔導機制,才能根除病灶,解決問題。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