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關懷 共創雙贏局面
記者 周孫磊、滕健齊、陳雋尊/採訪報導 照服員細心協助長者進入活動中心,替長輩們進行血壓血氧的身體檢查,這樣的 […]
記者 周孫磊、滕健齊、陳雋尊/採訪報導 照服員細心協助長者進入活動中心,替長輩們進行血壓血氧的身體檢查,這樣的 […]
記者 黃湘芸、簡佳恩/採訪報導 隨著社群媒體的普及,越來越多青少年沉浸在虛擬網路世界中。在大量接觸被修飾過的圖像後,青少年容易對自身容貌產生焦慮。而在社群平台演算法機制的影響下,使青少年的焦慮感加劇,進而影響其自我認同。為有效克服容貌焦慮,學校、家庭與社會資源的協助至關重要。
記者 江盈瑩、柯伊庭/採訪報導 您是否還記得2015年6月27日發生的八仙塵爆事件呢?充滿歡笑的樂園一夕之間變 […]
記者 陳明遠、辛恩/採訪報導 台灣普遍多以傳統肥料、農藥來進行栽種,在桃園大溪的農場裡,有位韭菜農開發智慧管理 […]
近年來,許多被認為是中老年人才會罹患的慢性疾病有年輕化的趨勢,尤其是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疾病。專家指出,疾病年輕化現象與現代人飲食、生活習慣、運動及家族遺傳息息相關,其中以飲食為最大元兇。
記者吳雅莉、焦仲/採訪報導 傳統醫療模式為「生病了就該到醫院看診」。在診所中冷冰冰的器材和數據,也讓患者更加緊 […]
維護平等參與社會的《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自通過後從未修正,攸關身障者就業、無障礙等問題仍存在。身障團體認為法令應與時俱進,希望政府能重視弱勢權益,傾聽障礙者需求,才能消除阻礙、實現平等。
傳統的醫療模式莫過於「生病了就該到醫院看診」。在診所中冷冰冰的器材和數據,也往往讓患者內心更加緊繃。不過在台東,有位熱血的醫師余尚儒,他選擇了與其他醫生不一樣的醫路。不僅從嘉義前進到後山開診所,還率領一群熱血的醫療團隊到部落裡替居民做巡迴診療。
隨時代進步,科技高度發展下,促使人們開始思考,企業在追求經濟利益的同時,應與環境取得平衡,關注環境保護和社會福祉。 ESG企業社會責任囊括環境、社會回饋、公司治理綜合面向,落實成產業界首要之務。嘉義縣新港鄉古民社區公益車是企業回饋社區的典型案例,在高齡化社會精準提供長輩們需要的協助,藉以創造更好的生活條件,期能促進社會整體的可持續發展。
去(2023)年12月,自少年觀護所回歸校園的郭姓少年,持刀奪走一條15歲的寶貴生命,也劃破了校園安全網。要求嚴懲的民怨沸騰,也有專家指出,《少年事件處理法》新制改採「行政輔導先行」,造成輔導、司法、教育單位互相卸責,使曝險少年返校的相關事宜未受重視,才釀成悲劇。為此,立委林月琴呼籲,推動「關係轉銜」,於少年尚在矯正體系時,安排社工提早介入。
德國近日宣佈通過成年人可合法接觸大麻,自今(2024)年4月1日起允許年滿18歲民眾個人持有與栽種大麻,且開放部分公眾場合吸食大麻。然而大麻在台仍屬二級毒品,近期倡議娛樂用大麻合法化聲浪出現,惟各界專家對除罪看法兩極化,成癮與藥物濫用問題乃討討論焦點。此外,醫療大麻藥物已在台獲合法開放,未來病患將可縮短等待期程,然其適用性則仍待觀察評估。
台灣罹患糖尿病人數已逾200萬人,且長年盤據國人十大死因之一,依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資料顯示,約九成糖尿病患屬於第二型糖尿病,且近15年小於40歲的病患人數已成長達3倍,顯見此疾病已不再為老年人專屬,開始蔓延至青壯年和學生族群。專家指出,培養預防觀念,良好的飲食與生活習慣,乃降低糖尿病罹患風險,重拾健康的不二法門。
據衛生福利部統計,截至2023年底,全台50歲以上罹患失智症人數突破32萬人。為因應失智人口逐年增加,我國於2018年起推行「失智症防治照護政策綱領暨行動方案2.0(下稱失智症政策2.0)」,希望透過落實法令推動,協助民眾應對失智症的挑戰。不過,面臨該項政策即將在2025年底到期,民間團體呼籲政府應著手規畫3.0版本,正視即將到來的超高齡社會。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