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鯧在哪兒? 全球漁業資源拉警報

「吃魚」在海洋立國的台灣可謂稀鬆平常,其中尤以白鯧魚肉質細緻,口感綿密,廣受民眾喜愛,更是逢年過節餐桌上的常客。然而,據漁業署漁業統計年報顯示,近十年台灣漁業總產量持續縮減,自2014年的140萬公噸下滑至2022年的87萬公噸。專家指出,其涉及氣候變遷、魚群變化、人為過度捕撈等因素,面對生態瀕危,當前必須制定完備漁業法規,推廣民眾正確食魚觀念,方能維繫海洋資源永續。

無漁以保未來有魚 護生放流與海共生

「一午二鯧三嘉​​鱲​​」其中過年家家必備的節慶魚「嘉​​鱲​​」因過度捕撈竟銳減,且不只嘉​​鱲,台灣近海魚種都在慢慢變少。​​台灣海洋保育與漁業永續基金會為復育海洋,舉辦多起護生放流活動。但除放流活動外,民眾更應從生活做起,吃對魚、吃好魚,才能年年有魚。

文化幣政策褒貶不一 使用範圍惹爭議

為振興我國藝文活動,協助文創產業發展,文化部從2023年起推行文化幣,發放青年用於各項藝文消費。但部分民眾卻將文化幣用於彩妝品及指甲彩繪,其用途正當與否引發社會熱烈討論。學者指出,應透過宣導與教育,讓民眾理解文化幣的用途,進而讓青年世代主動接觸藝文活動,方為治標也治本之道。

數位認證2.0 電子簽章法嶄新樣貌

科技快速發展,「電子簽章」的技術在後疫情時代開始被民眾廣泛運用與討論,只要手邊有電腦或手機,就能透過網路完成簽署,大幅增加行政效率,甚至成為政府的防詐工具。專家表示,數位轉型是今日社會發展中的主流趨勢,提升民眾對電子簽章的信賴,更是確保資訊安全、打擊網路犯罪的重要課題。 

112-2 小世界世新新聞台 第255集

1. 機車兒童座椅無規範 影響安全保障 2. 忠孝西夜間試辦無誠意 機車全日通行遙遙無期 3. 科技產物引領現代社會走向便利生活 4. 校園遊蕩犬問題頻傳 如何取得人犬互動平衡 5. 外來種銀合歡擴張 壽山生態多樣性危機 6. 農場裡的小農夫 食農教育永續經營 7. 「耕心之路」 有機農場助更生人重返生命正軌 8. 拾荒者的曙光 和拾荒者走在一起的年輕人 9. 「妙手回春」 圖書醫院拯救破損書籍 10. 源自台灣的運動──木球 11. 逆天創造新人生 圓夢身障運動員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