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修正《公共媒體法》 各方意見不一

文化部近兩年來推動《公共電視法》修法成《公共媒體法》,打算將政府旗下的媒體事業合併(公視華視中廣中央社)成為大公廣集團,希望能夠凝聚力量改變公共媒體現況,並加速推廣台灣軟實力。不過目前還正在緩慢進行中,也遇到正反兩極聲音,但另一方面也有人認為大公廣集團反而會變成「國家機器」成為名副其實的政府傳聲筒,而這篇報導將詳盡地由各方面闡述這集團的利弊。

公部門粉專追流量 梗圖拿捏要把關

近年來政府公部門以及政治人物紛紛創立臉書粉絲專頁,透過年輕的小編開始經營社群媒體,一改公部門發文較為死板的印象轉而開始透過有趣的圖文進行政策宣導或是倡議,而這樣的宣傳方式不僅大大提升了一般民眾的觀看次數與點擊率,更成功營造了親民的氛圍。但是最近有幾篇貼文似乎玩笑開過頭了,導致質疑公部門宣傳策略是否妥當的聲音越來越多。

發掘疫情另類商機 百家陸企搶註商標引反彈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吹哨者李文亮醫生、火神山、雷神山、方艙等名詞成為公眾熱議的焦點。與此同時,許多家大陸公司似乎嗅到了這些與疫情相關的名詞身上的商機,搶先註冊「鐘南山」、「火神山」、「雷神山」等與疫情有關的商標,更有甚者在李文亮2月7日去世當天,立即搶註名稱為「李文亮」的商標。這類現象一經報導便引發社會極大的討論。

屢見報導帶風向 媒體框架閱聽人意識

在網路上,風向儼然成為了大家對於評論事件的一把尺,但如諾風向與事實方面成對立的角色,會讓當事人變成受害最深的代罪羔羊,這樣不僅僅會造成當事人心裡的創傷,也會在往後出來面對社會大眾時被貼上一個不可抹滅的標籤,所以閱聽人在媒體識讀上的素養,將會成為21世紀的最大課題。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