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會放鞭炮惹民怨 專家籲正視民俗意涵

廟宇活動中出現的鞭炮不但具驅邪、除煞之效,更有迎接、歡迎之意。從古流傳至今的意義雖不曾消失,但如今放鞭炮,也僅是為了熱鬧,甚至放得太多,還收到民眾的抗議與投訴。然而透過技術的研發,其實可以解決汙染、噪音等問題。因此不應讓能以技術解決的問題,成為產業沒落的原因,而是應該盡心維護鞭炮的民俗含意。

口罩廢棄難回收 先折後丟防汙染

在新冠病毒肆虐全球超過一年下,出門配戴口罩已經成為全民共識,然而,卻開始出現口罩隨地丟棄的現象。台北醫學大學公衛學院教授莊凱任表示,口罩的材質難以回收,隨地亂丟不僅會造成環境威脅,也會破壞市容。在今(2021)年口罩亂丟的現象略有緩解,隨之也產生「正確丟棄口罩」的新觀念,「先折後丟」不僅能避免碰到口罩外層的病菌,也能保護環境清潔。

月老 霞海 大稻埕

走過台灣百年歷史,曾為大台北最繁榮地區的「大稻埕」,源自過去一大片曬穀場而得名。開港通商後,大稻埕成為台灣北部商業貿易的集散中心,同時融入中國大陸、本地、西洋的歷史文化。而「霞海城隍廟」更是遠近馳名的月老廟,每年來拜月老求姻緣的信徒更是絡繹不絕。

憶存南山——跨不過的都市化高牆

囿於華人對墓地的忌諱及土地有限的情況下,全台不少百年公墓都陸續拆遷,或正面臨被拆遷的命運。近年來,台南市政府以土地活化與促進都市發展為由,著手重劃已有四百年歷史的「南山公墓」,由於該墓地具備文化、歷史及生態價值,遭民間文資團體反對政府開發。如今,要如何在都市發展與歷史保存中取得共識,是目前南山公墓需面對的課題。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