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焦點

在緬華人無畏鎮壓 爭「民主轉型夢」

記者 蔡沁縈、蘇淳閔、周雨純/採訪報導

在緬甸,有一群來自中國福建與雲南的華人移民,分布在緬甸各個角落。操著一口流利的緬甸語,有時夾帶著一些中文,他們通常經營著小本生意,家族落地生根數代,早就已經將緬甸視為自己的家鄉。政變爆發後,為了不讓極權統治的惡夢重演,儘管面對軍方的血腥實彈鎮壓,這些來自北方的移民後代仍選擇勇敢為「自己的國家」奮力一戰。

在曼德勒以東的眉苗(maymyo)鎮壓行動愈演愈烈。照片提供/Swam Htet Aung

軍方突發緊急命令 緬甸一夕「風雲變色」

2021年2月1日,緬甸總統府發出緊急宣言,即日起權力移交給國防軍總司令敏昂萊。軍方還宣布並實施為期一年的緊急狀態,更提出異議,認為2020年11月舉辦的議會選舉存在漏洞與舞弊行為,要求在緊急狀態結束後重新選舉。

緬甸國務資政,同時也是實質領導人翁山蘇姬以及多位全國民主聯盟(簡稱:全民盟)的成員在2月1日遭軍政府軟禁,翁山蘇姬更被指控犯下如「疫情期間舉辦造勢集會」、「違法進口無線對講機」,以及根據緬甸殖民時代的刑法中「可能引發恐懼或驚慌」與「散播擾亂大眾安寧」等罪行。

時間推回2020年11月9日,緬甸舉行自2011年軍政府下台後的第2次選舉,由翁山蘇姬帶領的全民盟取得壓倒性的勝利,在國會中取得絕大多數的席次。軍方支持的在野黨聯邦團結發展黨(簡稱:鞏發黨)則慘敗,軍方便在今年新內閣組織前夕,發動了這場大規模軍事政變。

在宣布緊急狀態並移轉權力之後,緬甸全國各地出現示威運動,戴著翁山蘇姬面具,手舉代表著三大訴求三指手勢的人潮湧入緬甸各大城市的街道。

緬甸示威三大訴求:釋放翁山蘇姬等民選領袖、尊重去年大選由全民盟勝出的結果以及軍方不得再介入政治事務。照片提供/Merry Moon Hkawn、製圖/許銘哲、資料來院/BBC新聞網

緬甸青年活用所學 貢獻一己之力

生長在曼德勒市的楊明耀是一名法律系的學生,因新冠疫情與示威情勢升溫而停課的他,除了上街示威外,也會跟著系上的教授,利用法律專業幫助那些遭非法逮捕的示威群眾。

楊明耀表示,目前緬甸境內只剩兩家國營電視台,每天輪播著歌頌國軍的歌曲,以及與事實相違的「假新聞」(Fake News)。他以第一位在示威中遇難的華人少女鄧加希為例,新聞上報導這是「示威衝突推擠過程中的意外」,但事實上她是因遭軍方實彈射擊頭部而死亡。

軍方部隊在眉苗街頭鎮壓畫面 。照片提供/Swam Htet Aung

「我們的心情真的很低落。」楊明耀以朝鮮舉例說,很不希望自己的國家被如此極端的極權政體統治,也很憂心那些居住在資訊不流通地區的人民,會被遭到控制的新聞節目洗腦。

儘管曼德勒市內的鎮壓行動越演越烈,楊明耀仍然選擇堅定地上街表達訴求,他將示威運動形容成是「一場革命」(a revolution)。「我現在真的很害怕,但我不想怕一輩子。」 面對軍警連手的隨機非法拘留、不長眼的鎮壓子彈與被軍方雇用且帶著刀械的民兵,楊明耀雖然擔心害怕,但他仍然選擇鼓起勇氣,戴上寫著自己名字、住址與血型的安全帽,和大夥一起衝向人群。

示威者湧入曼德勒街頭。照片提供/小白

克服恐懼 上街只為回到「過去的和平」

祖籍雲南的小白(化名)是從小生長在位於上緬甸「曼德勒市」(Mandalay)的華人。她表示,從2月2日軍政府政變啟動以來,原本寧靜的家鄉小鎮上空開始盤旋低飛的直升機,載滿軍人的巨大軍車也天天駛過家門。

小白描述,當地著名皇城「曼德勒皇宮」四邊的路連接曼德勒各地,但在第一時間這一交通樞紐就被切斷。

她曾經有朋友在宵禁時間騎著車外出,就被警察帶回警局,並指著機車上的一道刮痕就認定他們「違法參與示威遊行」並將人拘留,甚至要求「華人50萬、緬族人20萬緬幣」的保證金。

她說,現在街道上的氣氛讓她連出門買杯奶茶都會害怕。

在這場政變前,小白表示自己對政治完全沒有興趣,「無論是誰當選,我們還是要做自己的事啊!」但她在政變後認為,現在的罷工、示威、武力鎮壓,都一再提醒她過去的和平是多麼珍貴。小白也擔心,真實發生在緬甸街道上的悲劇,會因為軍政府封鎖、斷訊網路,讓這些資訊在國際社群平台暴露的機會遭到限制。

示威民眾為躲避軍政府逃進倉庫 。照片提供/楊明耀

緬甸選舉制度存瑕疵 「年輕民主」轉型難

翁山蘇姬自1989年起遭軍方軟禁,21年後於2010年獲釋,全心投身政治的她,帶領著全民盟在2015年的國會選舉中取得壓倒性勝利,乘載著緬甸全國與國際民主社會的期待,開始擔任緬甸國務資政一職,成為緬甸實質領導人,結束軍方數十年的獨裁統治。

然而,民主轉型迄今僅5年,在制度上仍存在顯見的瑕疵與不足。

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副教授孫采薇表示,緬甸民主最大的瑕疵就出現在國會。她認為,受制於2008年所制定的《憲法》,儘管緬甸已由翁山蘇姬執政,但其內政部、國防部以及邊境事務部仍是由軍方掌控,且議會席次必須保留四分之一給軍方指派的軍官,因此在許多議題、法案的推動上仍箝制於軍方。

孫采薇也認為,戶政不明與運作層面的不成熟,以及根據選委會「國內局勢不穩」的說法,取消將近一半的若開邦選區投票資格的作為,都是緬甸選舉作業上的漏洞。

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左正東。照片提供/左正東

針對軍方「選舉舞弊」的指控,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左正東則認為,「刻意舞弊」與「制度缺陷」之間是有區別的,緬甸在選舉制度、程序以及人口普查統計上,確實出現很大的資訊漏洞,但若將刻意舞弊的罪名強加在翁山蘇姬上,仍屬牽強。

左正東表示,緬甸在民主轉型的過程中,除了最基礎的人口掌握外,穩定的政權仍是關鍵。他認為,以地緣政治的角度來看,緬甸位於「中國圍堵政策」很重要的一環,而北京當局過去與翁山蘇姬政府關係良好。因此在「捍衛人權」與「圍堵中國」兩條路的抉擇之下,西方各國的決策目前都仍不明朗,這也代表緬甸未來一年的政局是無法預測的。

軍政府派出狙擊手瞄準和平示威民眾。照片提供/Swam Htet Aung

抗爭需「保持熱度」 化解族群對立成解套

回顧緬甸歷史,除了因宗教因素遭迫害的羅興亞人外,克欽邦內的克欽族人與中央政府的衝突也相當激烈。翁山蘇姬掌權後,便被視為擁護緬族的「民族主義者」,這樣的氛圍下,惡化了少數民族間的衝突,有些甚至成立民兵組織或是自治軍隊,產生嚴重的內政問題。

現居仰光市的克欽族人Merry Moon Hkawn接受訪問時表示,從小就對身為克欽族人感到驕傲,但成長後才發現,少數民族在緬甸這個國家屬弱勢,人權與自由需要倚靠抗爭才能獲得。

克欽族人穿著傳統服飾走上街頭一同抗爭。照片提供/Merry Moon Hkawn

在緬甸獨立於英國之際,翁山將軍承諾克欽族人能在克欽邦內實現自治,「遺憾的是,翁山將軍遭到刺殺身亡,所有承諾都隨著他一起消失。」

她回憶,信奉基督教的克欽族人與當地佛教激進組織,曾於2011年爆發激烈衝突,由於該組織宣稱緬甸將成為佛教國家,為了捍衛自己宗教自由的克欽族人便發動革命。在那場戰爭中,許多克欽族人流離失所,被迫離開自己的家鄉,甚至成為國際難民。

Merry說,當年才12歲的她甚至被學校指控為「叛徒」(a rebel),讓她非常痛心。

翁山蘇姬為實現緬甸國內族群真正的和平,曾於2017年召集多位少數民族領袖舉行「21世紀彬龍會議暨聯邦和平大會」(又稱和平會議),但這仍無法解決內戰頻繁的問題,也被視為翁山蘇姬處理國內種族問題無能的具體事實之一。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東南亞學系副教授趙中麒。照片提供/趙中麒

回應緬甸的種族議題,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東南亞學系副教授趙中麒認為,翁山蘇姬政府與少數族群對緬甸「聯邦」的概念是分歧的,少數民族希望能在自己的邦內實現「實質自治」,不過根據2008年所制定的《憲法》,各民族自治邦的領袖並非從少數民族中推選出來,且占絕大多數人口的緬族也沒有自己的民族邦,導致緬族人深入各邦,削弱各民族資源。

談到緬甸未來,趙中麒坦言「非常悲觀」,若各族群沒有放下對彼此的成見,團結起來,將現在的抗爭擴大成革命的話,未來遊行的規模將會越來越小,對軍政府的影響也會更加疲軟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