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食循環再生 黑水虻的永續效應

食物浪費一直是全球所面臨的重要議題。根據行政院環保署統計,在過去十年(2012年至2021年),台灣每年平均廢棄近62萬噸的食物,這驚人的數字若以每個60公升的廚餘桶來比喻,足以堆積超過一萬座台北101的高度。這些廚餘多數情況下是透過焚燒或掩埋等方法處理。然而,為了降低焚燒和掩埋對環境造成的不良影響,有民間團體開始替廚餘另尋出路,利用黑水虻處理剩食。

擺脫惡臭汙名 雞毛雞糞變身「黃金」

根據農業部2023年第二季畜禽統計調查顯示,台灣養雞總數達9800多萬隻,衍生的禽類廢棄物數量驚人。棄置生雞糞將對土壤造成長期危害,且其惡臭更易吸引蚊蠅,成為病媒溫床,若雞毛雞糞能轉換成有效利用的資源,例如農業堆肥甚至發電,不僅可將廢棄物轉換為寶,亦能降低環境汙染,避免疾病傳染。

垃圾分類應用人工智慧 促進循環經濟

位於五股夏綠地的「新北市資源循環教育基地」是第一座以人工智慧做資源回收分類的廠房基地,廠內利用AI影像、紅外線分辨回收物種類,並且用AI人工智慧機器手臂做回收物的自動分選,不僅可以減少人力使用,也可以提高資源再利用率。雖然垃圾處理智能化對都市發展來說是一項重大突破,但如何廣泛運用及成效也是值得探討的議題。

廢棄籃球回收 創造球類新生命

生活中時常可見民眾在球場內打籃球,但您是否曾想過當籃球耗損後,它們將何去何從?據環保署的公告指出,球類屬於不可回收,必須與一般垃圾一樣,丟進焚化爐焚燒,這也產生許多污染,對環境造成極大傷害。現在有業者發揮創意,將廢棄籃球加工再製,變成服飾、配件,開啟廢棄籃球新旅程。

回收玻璃重賦新生 變身藝術品更吸睛

由於講求循環利用的時代來臨,擁有能夠百分百回收再利用特質的玻璃,也讓越來越多藝術家看到其優點,嘗試使用廢棄玻璃創作。此次不僅介紹精美的海廢玻璃首飾,也有日常生活使用的咖啡濾杯和擴香,希望透過玻璃回收再製專業人士的解析,讓大家對這個素材如何再利用有更深刻的了解並建立資源永續觀念。

北市回收廠近六成未合法 拾荒者該何去何從

人來人往的台北街頭總能看到拾荒者推著廢棄物,前往回收廠換取金錢的身影。但根據《台北市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自治條例》,回收廠僅能設置於農藥區、工業區、保護區,使北市近六成資源回收廠近六成皆為違法設立。今年(2023)三月位於萬華區的光耀五金行因違反該條例及遭民眾不斷檢舉而強制關閉,該區拾荒者必須徒步逾30分鐘前往中正區的回收廠。提及回收廠的困境,有拾荒者表示:「不能再關回收廠,不然我們就沒飯可吃了。」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