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團生存與信念 開創藝術新篇章

記者 陳筠蓉、鄧俞廷、藍子瑄/採訪報導 近年,新媒體科技興起已對傳統藝術造成衝擊,本土的「紙風車劇團」和故事工廠承辦的「庄頭劇場」,結合在地文化與傳統技藝,將藝術帶入各鄉鎮,期望引起新世代對傳統藝術的興趣。而在教育層面,偏鄉孩童常面臨資源不足及缺乏管道接觸藝術,在政府積極挹注下,偏鄉國小正積極打造藝術教育環境,讓孩童在生活、學習中感受美學氛圍。

網路取代馬路 偏鄉醫療新解方

拜科技進步之賜,遠距醫療成為偏鄉民眾就醫時的新選擇,有效解決偏鄉專科醫師不足等問題,惟遠距醫療仍受法規和科技限制,對於偏鄉的醫護人員並非完全便利。為解決民眾的醫療需求,衛生局和民間醫療平台近年致力於提升民眾的健康識能,除宣導衛教資訊外,亦提供許多免費醫療教學資源,期能從根本預防疾病發生。

AI狂熱 人類與AI共存共榮?

科技發展日新月異,近年來人工智能技術逐漸透過無人商店、飯店等出現在民眾視野,ChatGPT更是掀起生成式AI熱潮,短時間吸引了破億用戶量。不僅人們開始廣泛使用AI進行創作,企業主也在新趨勢中,看到了採用AI來代替人力的可能性,許多新鮮人及上班族因而感到焦慮,唯恐被人工智能搶走飯碗,減少工作機會。 所以我們想要報探討有關於人工智能的相關資訊給讀者觀眾。

串流與AI崛起 影視工作者危機衝擊

2023年5月,以美國好萊塢編劇工會為首的編劇們,因與資方持續存在的薪酬及分潤問題,正式展開罷工,兩個月後,演員工會、美國電視和廣播藝人聯合會也加入行動,導致許多影集和劇組工作被迫暫停。除了勞資糾紛,生成式AI的加入也讓這場好萊塢罷工事件增添不少變數。

機器學習或抄襲 ChatGPT校園引爭議

近年來各式各樣AI人工智能陸續崛起,但最近有一款新的聊天機器人名為ChatGPT引發熱烈討論。ChatGPT與其它人工智慧不同的是,它能透過我們的日常對話,解析出一個人說話的邏輯並推測用戶意圖,可說是目前最先進的語言生成模型之一。儘管如此,也有專家學者提出潛在風險及隱憂,認為此聊天機器人是否該讓它廣泛流入社會中。

【公民論壇】AI與藝術區別 陳依純:端視使用者意圖

今年9月在美國科羅拉多州博覽會(Colorado State Fair)美術競賽中,一幅以Midjourney生成的AI藝術圖像獲得首獎,引起廣大議論。而世新大學新聞學系《小世界周報》將於11月23日舉辦公民論壇「AI人工智慧生成藝術之爭議與展望」,邀請國立清華大學藝術學院講師、影像藝術家陳依純,與其他與談人共同探討AI人工智慧產出的藝術作品,如何與傳統藝術共生共存。

【公民論壇】AI為創作步驟和工具 羅禾淋:情感與理念乃藝術核心

2022年9月一幅Midjourney生成的AI藝術圖像《歌劇院空間》在美國科羅拉多州博覽會美術競賽中獲得數位藝術類冠軍,輿論的聲浪也開始質疑AI生成的藝術作品到底是不是藝術。世新大學新聞學系《小世界周報》將於11月23日將舉辦公民論壇「AI人工智慧生成藝術之爭議與展望」,邀請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跨領域設計與創新科技跨域學程助理教授羅禾淋,以學界、AI藝術家的角度分享AI人工智慧產出的藝術作品該如何與人類藝術家共生共存。

【公民論壇】AI藝術浪潮襲來 許鴻潮:從未知恐懼到瞭解共存

「就如同人類遭遇新冠海嘯一樣,一開始因為陌生所以恐懼,慢慢了解並有疫苗免疫後,如今甚至可以自在的共存,真的就和AI藝術海嘯一樣。」Adobe講師許鴻潮感嘆,如今隨著AI藝術的發展茁壯,也因此觸及一些傳統作家底線,引發不少激烈反彈。世新大學新聞學系《小世界周報》將於11月23日將舉辦公民論壇「AI人工智慧生成藝術之爭議與展望」,邀請Adobe講師許鴻潮,以Midjourney創作家的角度分享AI人工智慧產出的藝術作品該如何與人類藝術家共生共存。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