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口服避孕藥迷思 民眾應尋求專業

記者 陳奕安、許若茵/採訪報導

1960年,內含黃體激素與雌激素的口服避孕藥,被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認定有避孕功能,且安全無虞,從此避孕方式多了新選擇,女性得以自主決定服藥以避免懷孕。雖然在國、高中的性別教育課程中,都提及性行為、避孕等內容,但現今仍有許多人對避孕藥仍存有迷思與批評。

雖然在國、高中的性別教育課程中,都提及性行為、避孕等內容,但現今仍有許多人對避孕藥仍存有迷思與批評。照片來源/Pixabay

口服避孕藥分為事後口服避孕藥(簡稱事後避孕藥)與事前口服避孕藥(簡稱事前避孕藥)兩種。婦產科醫師吳柏瑜說明,事後避孕藥的服用時機,必須在男女發生性行為後的72小時內,藉由服用高劑量的雌激素或黃體素,干擾女性卵巢排卵,減少精卵結合的能力,並使受精卵無法著床;而事前避孕藥的服用時機,則是女性須於每天固定服用低濃度的雌激素或黃體素,進而達到避孕效果。

吳柏瑜表示,兩個類型口服避孕藥相比之下,事前避孕藥因賀爾蒙劑量較低,較不會造成明顯副作用,且在正確、規律服藥下,避孕成功率比使用保險套等方式高,因此成為許多人採用的避孕方式。他也指出,事前避孕藥的功能並非只有避孕,亦可用來調經、治療男性荷爾蒙過多、治療經痛、控制經血過多、改善貧血,甚至可以治療不孕。

口服避孕藥比較。資料來源/吳柏瑜、製表/陳奕安 

儘管事前避孕藥造成的副作用較輕微,外界對賀爾蒙藥物的安全仍存疑,認為可能造成血管內血液凝固(簡稱血栓)、骨質疏鬆、不孕等問題。對此,吳柏瑜說明,服用避孕藥的確可能導致噁心、暈眩、疲倦、水腫、情緒低落、性慾降低、腸胃不適、頭痛等症狀,也可能影響血脂、血糖、體重,但發生的機會不大。

吳柏瑜直言,服用避孕藥確實可能造成血栓,雖然風險極低,但若有抽菸習慣、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就可能增加血栓的風險,因此在服藥前應向醫生諮詢,並在開始服藥後積極注意身體變化。他也提醒,避孕藥可能使食慾增加,服藥者需適當控制食量,才不易發胖。

不適合使用口服避孕藥的族群。製圖/柯芷筠、資料來源/媽媽經

至於避孕藥恐造成女性不孕或骨質疏鬆等傳言,吳柏瑜指出,目前未有充足的證據證明吃避孕藥會造成不孕,一般而言,女性停用事前避孕藥後,皆可恢復生育能力。

他也提到,美國臨床內分泌學與新陳代謝雜誌確實曾發表文章,指出年紀太輕服用避孕藥恐增加骨質疏鬆的機率,但內科醫學年鑑曾刊登研究,指出年輕時服用避孕藥,反而會降低老年期的骨質疏鬆機率,此事目前並未有明確定論。

女學生小N(化名)分享,為改善生理期的不適,從2018年四月開始服用事前避孕藥,現在生理痛的症狀獲得緩解、經期規律,也因為服用避孕藥,降低因性行為導致意外懷孕的心理壓力;小N在服藥前也曾多方蒐集相關資訊,並與婦產科醫生討論,消除自己對於事前避孕藥的疑慮。

服用避孕藥前應與婦產科醫生討論或詳閱仿單。攝影/許若茵

吳柏瑜強調,服用事前避孕藥造成不適的可能性雖然極低,但並非不無可能,服藥者除了須與醫師諮詢、討論,也要衡量自己的需求。他呼籲服藥者須詳讀藥品使用說明,確定自己以正確的方式服藥,發揮最佳避孕效果,更可以了解可能的副作用,進而注意服藥後的生理變化,避免後續造成身體其他不適反應。

女性應自主決定妊娠與否

近年來,女性主義抬頭,社會持續追求性別平等,也努力翻轉性別刻板印象。然而,女性在服用避孕藥時,仍容易被外界批評,也會擔心遭受異樣眼光。小N透露,身邊就有朋友會定期服用事前避孕藥,但卻不敢告知家人及身邊朋友,擔心父母知情會引發家庭革命。

女性使用避孕藥不只為了避孕,也可以調經與治療青春痘,小N表示,服藥後能讓生理期較穩定,生理痛也獲得大幅改善,但面對女性服用避孕藥屢遭批評、被指責行為不檢點,台灣女人連線執行秘書洪芳婷認為,不管社會如何推進,保守聲音仍然存在,歧視不會完全消失,但可以選擇勇敢與對方對話,雖然對方可能不會被說服,但可以讓對方知道並不是只有一種聲音才是對的。

洪芳婷建議,可利用網路社群,尋找與自己想法相近的人尋求連結與支持,討論面對歧視與汙名化該如何因應。攝影/陳奕安

若女性找不到說出口的勇氣,洪芳婷建議,可利用網路社群,尋找與自己想法相近的人尋求連結與支持,也可以分享彼此經驗,討論面對歧視與汙名化該如何因應。

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助理教授伍維婷認為,如果是安全性行為,應該多鼓勵男性使用保險套取代讓女性服用避孕藥,至於懷孕與否,更應該交由每一位女性自主決定,女性對自己身體的選擇應無須擔心外界批評。

懷孕與否應該交由女性自主決定。圖片來源/Pexels

伍維婷指出,女性遭批評的原因,多是因為父權社會下,社會並不覺得女性擁有身體的自主權,甚至女性妊娠、生育與否,都會由男方及其家族決定。她直言,從女性使用避孕藥遭受外界批評的狀況可以看出,「台灣離一個進步的性別平等國家還是有距離的」。

提及弭平女性遭到歧視的實際方式,伍維婷認為,應從性別平等教育做起,在教育現場,父母在家庭中也要跟孩子討論並教育性別平等的空間,但現今性別平等教育被嚴重抹黑,導致國中、國小老師害怕家長抗議而不敢教,伍維婷也澄清,性平教育是教導學生「尊重跟自己不一樣的人」,媒體業及新聞報導也應在報導中建立性別平等教育的正確觀念。

伍維婷認為,如果是安全性行為,應該多鼓勵男性使用保險套取代讓女性服用避孕藥。攝影/許若茵
醫師:可用刪去法選擇避孕方式

避孕方式百百種,各種避孕方式有其優缺。吳柏瑜表示,最不傷害身體的避孕方式為阻隔式避孕,但避孕效果也最差。對於該如何選擇合適的避孕方式,吳柏瑜認為,可以從持續使用與否、使用的方便性、伴侶接受度、有無使用禁忌等因素考量。

面對各種避孕方式常難以選擇,吳柏瑜分享,可使用刪去法,避開不能使用的避孕方式,得到更明確的答案,例如可能有懷孕、子宮頸病變的人,不宜使用避孕器;若有靜脈栓塞病史、乳癌患者,或是記性差、常忘記服藥的人就不宜使用事前避孕藥,可考慮使用避孕環。

吳柏瑜分享,若有靜脈栓塞病史、乳癌患者,或是記性差、常忘記服藥的人,可考慮使用避孕環。攝影/陳奕安

許多女性在選擇避孕方式時,也會考量避孕藥是否傷身,吳柏瑜指出,應考量避孕藥是否適合自己,避孕藥可能有噁心、暈眩等副作用,嚴重時甚至會引發血栓。他強調,「去了解你吃的藥最重要」,因為每一種藥物的成分不同,在服用避孕藥前,應先詳閱仿單(說明書),了解藥物的服用方法、時間,也要注意身體的警兆。

吳柏瑜提到,事後避孕藥內含高濃度雌激素,服用後較容易產生不適。曾服用事後避孕藥的女大學生(化名)說明,自己曾在發生性行為後使用事後避孕藥,她指出,事後避孕藥分為新、舊兩版,舊版藥品在服用後可能出現分泌物變多、下體出血的狀況,較傷害子宮。

新版藥品則較不傷身、副作用相對較小,雖然服用新版避孕藥後幾乎沒有其他副作用,但仍易有疲憊感,且每顆約650元左右,服用後也要注意飲食,不能吃冰、喝酒,避免降低藥效。

吳柏瑜強調,「去了解你吃的藥最重要,」了解藥物的服用方法、時間,也要注意身體的警兆。攝影/陳奕安

吳柏瑜表示,避孕方式的選擇因人而異,各有優缺,他也提醒使用避孕藥者,因為避孕藥對血脂肪有些微潛在的影響,所以如肥肉、動物內臟等高膽固醇的食物不宜多吃,應多食用含維生素CB2B6、葉酸豐富的食物以及蔬果。

 

延伸閱讀:

不被期待的懷孕 消失的墮胎數據統計

性平教育教什麼 多數家長霧煞煞

「性」的領航員 手天使義工黃雅雯

Posts created 4

Related Posts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