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教生活

久別重逢的美好事物 舒喜巷

記者 陳研旻、黃愔晴/台北報導

近年文創一詞運用不勝枚舉,產品賦予文化價值的同時,價格也因此被抬高,在利益與文化的拉扯下,文創逐漸失去原有的美意,而舒喜巷(Suki Lane)則以新的方式延續文化原貌。

創辦人陳文偉〈左〉以及黃飛霖〈右〉合影。攝影/陳研旻
創辦人陳文偉(左)以及黃飛霖(右)與三太子布偶合影。攝影/陳研旻

 

36 歲的創辦人黃飛霖與 24 歲的共同創辦人陳文偉談起創辦起源,他們坦言,是偶然看見郭琇琮醫生的故居,屋子屬三進式建築也保有大花園,他們便靈機一動與屋主洽談並在郭琇琮的故居舉辦市集攤位,也因屋子的架構相似長條形的巷子,爾後決定在舒喜後面加了巷。

舒喜巷成立至今 2 年,有別於一般市集及藝文品牌,除找來各市集攤位外,也在市集當中舉辦藝文展演,誠如他的閩南語諧音「舒適」,希望能讓每個來參加市集的人都可以「很舒適」,並同時與台北的老屋空間合作,推廣有老靈魂精神的青年品牌,述說老城的夢想故事,獨立創造出屬於自己的新創事業。

 

遇見久別重逢的美好事物為舒喜巷Slogon。圖片來源/舒喜巷粉專
遇見久別重逢的美好事物為舒喜巷 Slogon。圖片來源/舒喜巷粉絲團

 

台灣市集環境萎縮

黃飛霖表示,台灣市集環境看似蓬勃但實際正在萎縮,主要原因不外乎是產品類似而導致市場飽和。他認為市集不單只是產品之間的買賣,應融合氛圍、環境的設計及更重視人文和當地的景觀文化;因此,他融合地方老城市、巷弄的魅力到市集當中。

 

舒喜巷 X 霞海城隍廟 《結緣大稻埕》。圖片來源/舒喜巷粉絲團
舒喜巷X霞海城隍廟 《結緣大稻埕》。圖片來源/舒喜巷粉絲團

 

老城巷弄中藏年輕夢想

舒喜巷試圖讓大家走入老巷弄,一同感受過去被忽略的老城巷弄文化,更給予有著赤子之心的人一個築夢的平台,讓懷抱創業夢想的年輕人能夠販售自己的創意,腳踏實地的追逐文藝新創夢。

 

舒喜巷店內空間以展示為主,搭配許多復古小物。攝影/陳研旻
舒喜巷店內空間以展示為主,搭配許多復古小物。攝影/陳研旻

 

振興在地文化價值

最近舒喜巷除了正視市集文化的趨勢、景觀文化的重要性、及支持擁有創業夢想的人,近期更致力於復興這些即將消失的傳統文化。同時黃飛霖也指出,大部分台灣人多重視眼前利益,以觀光業為例,業者大都只追求利益卻常忽略人文與家的元素,導致客源鮮少回流,而黃飛霖看到這部分的缺陷,才找來這些願意分享故事的攤販作為舒喜巷重要的元素。

 

鯤溟八將與一般八家將的官階有所不同,圖為鯤溟八將之一。攝影/陳研旻
鯤溟八將與一般八家將的官階有所不同,圖為鯤溟八將之一。攝影/陳研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