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育不能等 公民參與就地扎根
購買土地也可以是保護環境的方式,台灣的民間組織「山貓森林」主打透過購地來保育土地與環境,經過長時間的努力,成果可說是相當豐碩。
購買土地也可以是保護環境的方式,台灣的民間組織「山貓森林」主打透過購地來保育土地與環境,經過長時間的努力,成果可說是相當豐碩。
蘭陽博物館於2021年10月初,舉辦一年一度的海洋主題活動,邀請各地喜愛海洋的民眾參觀這座以龜山島周圍海域為中心所打造的自然生態博物館,並與當地觀光產業、居民共同打造地方文化與生態主體性,結合地方觀光工廠營造文化、環境教育集散地,使來訪宜蘭的遊客到此做學習、體驗與環境教育的同時,也能夠尊重這塊土地,一起維護當地人文與自然環境。
記者 鄭安琪、陳昭慈、游佳穎/採訪報導 諸羅樹蛙為台灣特有種,體長約四到八公分,背部為淺黃綠色,腹部白色無斑點 […]
記者 洪靖淳、黃鄒承恩、謝聿勛/採訪報導 台灣有許多珍貴的保育類動物,水雉被列為第二級珍貴稀有保育類,以202 […]
綠色植物除了能讓人紓壓解鬱、淨化室內空氣品質,園藝生活更是有助於延長壽命。位於永樂市場的第二代布商研發出無耗材種植方式,生產機能性布料來替代土壤的材質,運用絨布吸水和排水的特性,一次次的實驗研發出獨有的綠色植生牆。位於福和國中的福和科技中心採用了這一種創新的栽培方式,打造生機盎然的園藝牆,賦有極大的環境教育價值。
「吃魚」在海洋立國的台灣可謂稀鬆平常,其中尤以白鯧魚肉質細緻,口感綿密,廣受民眾喜愛,更是逢年過節餐桌上的常客。然而,據漁業署漁業統計年報顯示,近十年台灣漁業總產量持續縮減,自2014年的140萬公噸下滑至2022年的87萬公噸。專家指出,其涉及氣候變遷、魚群變化、人為過度捕撈等因素,面對生態瀕危,當前必須制定完備漁業法規,推廣民眾正確食魚觀念,方能維繫海洋資源永續。
「那是一隻黑面琵鷺幼鳥,半埋在魚塭旁的泥濘裡,身上爬滿蒼蠅,眼睛早已失去應有的光澤,我們判斷牠已死亡。當我們在聯絡送驗時,捧在手上的牠卻微弱地顫抖了兩下,『牠還活著!』我們又驚又喜地尖叫。」
座落在雲林縣口湖鄉的下崙國小,近年發展「在地探究課程」在教育界引起迴響,而該課程的幕後推手,是來自下崙國小的校長黃淑玲,為了讓學生更了解下崙地區的在地生態與故事,便偕同校內老師著手設計課程,讓學生了解當地主要的養殖漁業,以及特色濕地等環境議題,期盼學生有朝一日可以根留故鄉,並銘記「下崙是他們永遠的家」。
鯨豚透過聲音溝通、覓食,並利用回音定位探索周遭世界,然而,海洋噪音使牠們迷失方向,嚴重時更會導致聽力受損。目前離岸風場為最主要的噪音來源,且在建造前探勘、環境開發時,皆會影響鯨豚聽力,即使政府訂定160分貝的噪音限制,仍導致部分瀕危物種小型海豚聽力受到嚴重傷害,應重新規範更嚴格的標準,維護海洋生態。
台灣身為海島國家,四面環海,擁有豐富的海洋資源,東邊的黑潮為台灣特有的洋流,因長期穩定,且開發量巨大,國家海洋研究院的與台灣大學、中山大學和海洋大學研發浮游式洋流發電機組,利用黑潮穩定的海流及巨大的開發量。波浪能發電也是近年業界的發展目標,總結來說,實現台灣2050淨零規劃,各國提倡綠能和政府推動能源轉型,我國海洋能發電具備先天環境優勢,但未來機組之發電效益、發電成本與可用率仍待驗證,生態保育和環境評估在發展成熟後,是首要考量的關鍵。
你知道台灣原生植物正在無聲無息地消失嗎?因此從小建立保育和復育的觀念十分重要。在新竹的一所國中裡面,成功復育了種類豐富的台灣瀕危原生植物,而這背後的功臣,在早上和下午更是擁有不同的身分,帶您一起來看。
野生動物醫生站在環境保育戰線的最前端,讓動物重回環境,並採取行動與未雨綢繆都是其職責所在。推廣正確的環境保育心態與知識,讓野生物種能不受人類影響地生存,人類也能更友善的對待野生動物。
1986年韋恩颱風入境,雲林縣湖口鄉成龍村遭到海水淹沒。2005年農委會林務局提出「生態補貼」概念,並邀請觀樹教育基金會進駐,利用國際藝術節吸引外地遊客駐足,更在村內建造了全台第一座與水共生的「高腳屋示範住宅」,成為西南沿海嚴重地層下陷的有效解方。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