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泥染兼顧環保 手作溫度世紀流傳
傳統泥染的原料取自於自然,相較於化學染劑可能對環境造成的危害,泥染的染液除了能保護皮膚,同時也可以直接回歸自然,形成友善循環。台灣泥染文化資產工作室博士廖倫光堅守環保永續與人文情懷,除了自身的推廣,更在社區大學開班帶領學生,將泥染文化傳承發揚,並交付下一代。
傳統泥染的原料取自於自然,相較於化學染劑可能對環境造成的危害,泥染的染液除了能保護皮膚,同時也可以直接回歸自然,形成友善循環。台灣泥染文化資產工作室博士廖倫光堅守環保永續與人文情懷,除了自身的推廣,更在社區大學開班帶領學生,將泥染文化傳承發揚,並交付下一代。
記者 陳重樺、李紹仰、陳翊婕/採訪報導 台灣即將步入「超高齡化社會」,長照量能卻供不應求。在長照機構費用高昂情 […]
陶藝品製造過程中的排碳量,如何讓它變成零碳品?位於鶯歌超億陶藝商行,是全球首例「零碳商店標章」,推動碳中和綠色消費。碳有價時代來臨,碳權交易所的成立整合國內外供應鏈,建置碳權交易。
再生修惜站,修復和再利用人們不再需要的物品,不僅幫助了需要物資的人,也促進了環保意識的提升。熊爸的修惜站逐漸發展成為了社區的中心,成為當地居民交流和相互支持的平台,並激勵了更多人參與環保的行動。
台灣傳統工藝百百種,而台南地區更是蘊含諸多工藝匠師,其中「以槓代剪」的剪黏工藝,透過泥塑、切割、敲打、黏接等複雜流程,以製作精緻生動的工藝品。藉著與社區大學及教育單位的合作,剪黏工藝師致力將剪黏走進日常。
據衛生福利部統計,截至2023年底,全台50歲以上罹患失智症人數突破32萬人。為因應失智人口逐年增加,我國於2018年起推行「失智症防治照護政策綱領暨行動方案2.0(下稱失智症政策2.0)」,希望透過落實法令推動,協助民眾應對失智症的挑戰。不過,面臨該項政策即將在2025年底到期,民間團體呼籲政府應著手規畫3.0版本,正視即將到來的超高齡社會。
傳承百年的台灣木藝產業,自1991年政府頒布禁採令後,產業發展受到許多限制,加上學徒出師時間長且待遇微薄,使木工產業難以延續。桃園大溪老街上僅存為數不多的木工行,透過追求木材品質與結合課程、展覽,期望在法令與教育兼顧下,延續傳統技藝。
因應超高齡社會的來臨,政府鼓勵以「青銀共創」的模式,透過青年的行動力,結合銀髮族經驗與地方資源,再造高齡社區,目前苗栗縣南庄鄉銀粉村開設的藝術教室,透過藝術陪伴,解決長輩的孤老問題。若未來延伸至其他社區,學者認為仍需跨部門合作、整合,年輕人與長輩在相互學習中,達成世代共融。
位在苗栗縣卓蘭鎮的雙連國小,因為人數問題,在幾年前曾面臨廢校的危機。然而中原大學的師生團隊的進駐,結合當地的農業,創立雙連梨品牌,與農民一起攜手合作,將所得收益的一部分回饋給國小,小學的命運將如何發展,帶您來看看。
位於新北坪林北勢溪流域,有一群為了致力於地方永續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團隊―採集人共作室,探討人與環境的共生生活,除了北勢溪流域存在的環境問題,將透過教育讓學生認知環境永續的重要性,生態創新教育向下扎根,為守護家鄉生態環境共盡一份心力。
位在台東知本地區,人稱陳爸的陳俊朗,創立孩子的書屋,陪伴有一群長期沒有被支持照顧的孩童,但是,2019年,陳爸因心肌梗塞離開了大家,現由大兒子陳彥翰接手,從一個人走向一群人,書屋從日常的基礎教學到其他多元學習如運動、音樂、農事,陪伴孩子成長茁壯、找到自身價值。
台灣擁有豐富的生態與動植物資源,有些物種在復育下已脫離瀕危,然而仍有不少動物正身處存續危機中,如台灣狐蝠(下稱狐蝠)為一級保育動物,目前僅剩約200隻,是政府近年積極投入行動的復育對象。
挽面是從古代流傳至今的美容技術,不單是一種潔面方式,同時也是左鄰右舍維繫感情的休閒活動,以及女性轉變為人妻的過渡儀式。但隨時代變遷與美容科技進步,挽面盛況不復從前,若想傳承挽面技術,除需延續傳統挽面的進行方式,也得結合現代美容,打破舊有迷思並讓大眾更加了解挽面獨有的好處與效果。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