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助力 廚餘換豐收 食農新亮點

記者 蕭舒云、方姿婷、林欣愉/採訪報導 近來永續觀念逐漸於人們心中發酵,與環境共存、與生物共生的裝置隨之誕生,人們開始應用生物共生關係製造商機。除曾掀起熱潮的魚菜共生外,蚓菜共生因適合融入食農教育,備受政府及學校關注,相關裝置及技術的進步,使其商業化的可能性與環保效益成為焦點。

寄養家庭高齡化 兒童安置需求上升

記者 陳韻安、陳鏡媄、陳欣瑜/採訪報導 台灣的寄養體系正面臨高齡化,年輕人參與意願下降,使得寄養資源匱乏,而青少年從寄養家庭或安置機構過渡到獨立生活時,將面臨許多挑戰,政府與社福機構提供的支持可成為他們穩定生活的重要依靠。此外,志工的陪伴在育幼院孩子的情感發展上扮演關鍵角色,但志工資源有限,物資捐贈雖然普遍,卻無法取代長期陪伴的力量。

社群媒體推「播」助瀾 青少年陷容貌焦慮困境

記者 黃湘芸、簡佳恩/採訪報導 隨著社群媒體的普及,越來越多青少年沉浸在虛擬網路世界中。在大量接觸被修飾過的圖像後,青少年容易對自身容貌產生焦慮。而在社群平台演算法機制的影響下,使青少年的焦慮感加劇,進而影響其自我認同。為有效克服容貌焦慮,學校、家庭與社會資源的協助至關重要。

克服資源困境 身障英雄揚威帕運

記者 吳齊桀、林長岳、林怡嘉/採訪報導 台灣有一群擁抱「美麗遺憾」的運動員,即使身心有所障礙,仍積極爭取為國爭光的機會,但選手們得到的關注和資源仍遠不符期待。近年在政府與民間的努力下,針對分級制度建立、身障選手復建資金短缺、身心障礙訓練場館不足等問題,逐一改善解決,期盼能增進身障運動者各項資源,為身障者提供更好的體育環境,以達運動平權之目標。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