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新廣播電台推動產學合作 共創學生未來光景
世新大學世新廣播電台於3月26日廣播節,進行與9家民間電台以及3家Podcast平台攜手合作的產學合作啟動儀式,為提供學生們學習製播廣播節目的環境。
世新大學世新廣播電台於3月26日廣播節,進行與9家民間電台以及3家Podcast平台攜手合作的產學合作啟動儀式,為提供學生們學習製播廣播節目的環境。
我們身處資訊爆炸的世代,新聞已經呈現過多的狀態,新興媒體選擇轉型走向訂閱會員制,媒體本身的特色是閱聽眾選擇訂閱與否的主要參考依據,以此決定買單與否。因此,未來媒體若想轉型,會需要投入不少的努力。
地方創生精神與大學社會責任已成趨勢,台灣各大專校院無不竭力投入計畫,甚至跨校結盟共同發展。然而,這類訊息通常藉主流媒體報導傳散,大學社會責任實踐過程中,校園新聞媒體往往位居邊緣。
卓越新聞獎基金會在2020年將新聞志業特殊貢獻獎,頒發給資深新聞人王健壯,在媒體圈深耕逾四十年的他,既是一名記者,更是一位著名作家,無論政治風氣為何,從未放棄執筆。
隨著年紀增長,那曾經悄悄在心中萌芽的夢想是否放棄了在生命中綻放?被時間消磨殆盡的夢想,一個個地向現實投降,似乎不適用在今年40歲,為了找到自己所愛而放棄穩定收入,不甘屈服於平凡命運進而踏出舒適圈,勇敢地投身創業的復古愛好者-黃禾億。
隨著網路和新媒體的高速發展,新聞內容需求日益增加,尤以電視媒體與網路媒體,為求同時滿足即時性、娛樂性、點閱率、商業利益等多重目標,在此情況下,新聞內容逐漸不符合公眾利益原則,而導致「新聞淺碟化」現象。
隨著傳統媒體和新媒體不斷融合,社群編輯應運而生。日前《科學人》雜誌在臉書上刊登農委會的廣告文案,提到加入萊克多巴胺「可以增加收益又環保」和「萊豬不好吃」的主觀字眼,反映出新聞專業與社群編輯的根本區別——社群編輯具有主觀性。時代不斷進步,固有的新聞倫理難以支持社群編輯的工作形態,從而與新聞專業產生角色衝突。
由蘋果電腦公司與世新大學廣電系合辦的「Fun送30」校園Podcast創意大賽,三十一日截止收件。 Podca […]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