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岸時尚藝術季 科技實境打造AR時尚漁港
2022北海岸時尚藝術季與過去兩年在富基漁港不同,擴大舉辦在漁人碼頭的時尚藝術秀,不僅請來享譽國際的設計師進行服裝設計走秀,更邀請藝人表演共襄盛舉。今年也結合浮空投影和AR科技,讓展演更加精采。
2022北海岸時尚藝術季與過去兩年在富基漁港不同,擴大舉辦在漁人碼頭的時尚藝術秀,不僅請來享譽國際的設計師進行服裝設計走秀,更邀請藝人表演共襄盛舉。今年也結合浮空投影和AR科技,讓展演更加精采。
潮境智能海洋館3月底開幕,吸引許多基隆市民前往,該水族館結合智能科技,更加上海洋復育的元素,展出約320種海洋生物,其中,最吸睛的「互動式體驗區」設有3處智能設施,讓遊客在觀賞魚類之餘,也能透過科技,更了解海洋生物真實樣貌。
位於台灣東北角的馬崗、卯澳漁村,因經濟發達和人口外移造成在地高齡化的現象,特有的海女文化也隨之沒落,民間團隊的出現為原本黯淡的小村點亮無限光明,共同努力將傳統文化發揚光大。
海洋廢棄物是近年國際間關注的議題。2015年,聯合國宣布「2030永續發展目標」,其中「保育海洋生態」,是針對保育、永續利用防止海洋環境劣化,在台灣,眾多環保團體也正為保育海洋努力。
全球暖化、國人識魚知識不足、漁業資源減少等問題導致台灣魚類資源日益減少。湧升海洋創辦人徐承堉推行RFI標章,希望透過從源頭管理達到真正的永續。
海洋保育署自2019年起推動「友善垂釣」概念,2021年7月海洋大學合作,執行「台灣友善釣魚行動方案」,為期四年的計畫包含魚性調查、垂釣人口普查、娛樂漁船的漁獲查報推廣,以及友善垂釣推廣教育等,期望透過概念的推廣,提升台灣垂釣環境與安全性,同時達到海洋資源的永續。
近年來,環境保育議題成為社會討論的焦點,根據海洋保育署統計,光是2020年,廢漁網漁具的清除量就高達297,257公斤,而廢棄漁網不僅對海洋生物造成威脅,更對生態環境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因此,旅美回台的工業設計師歐世勛,決定利用漁民不要的廢棄漁網,經過層層分解手續後,製作成一副副既環保又實用的「友漁循環眼鏡」,為海洋盡一份心力。
10月24日在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共有38個關注海洋保育的團體齊聚一堂,由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主辦「海洋保育在地守護計畫」成果發表會。目標為引導在地保育團體,落實及推廣海洋保育。近年致力於海洋教育的海湧工作室,活動當天提及海洋垃圾相關議題,其他團體也將海洋的多種面向,用不同方式傳達給民眾。
蘭陽博物館於2021年10月初,舉辦一年一度的海洋主題活動,邀請各地喜愛海洋的民眾參觀這座以龜山島周圍海域為中心所打造的自然生態博物館,並與當地觀光產業、居民共同打造地方文化與生態主體性,結合地方觀光工廠營造文化、環境教育集散地,使來訪宜蘭的遊客到此做學習、體驗與環境教育的同時,也能夠尊重這塊土地,一起維護當地人文與自然環境。
海灘上的垃圾隨處可見,但您知道海底也有大量的垃圾嗎?苗栗縣救難協會四年前開始執行海底垃圾清除作業,這些潛海戰將負重20公斤裝備下潛清理海洋垃圾,相當耗費體力。苗栗縣政府也希望透過這群了不起的潛海戰將,能夠喚醒人們善待海洋的意識。
珊瑚雕刻是台灣特色傳統工藝之一,精緻雕工受到不少遊客喜愛,如今因環境保育及來台禁令等原因,珊瑚產業面臨危機,台灣雖曾被譽為「珊瑚王國」,但民眾對珊瑚歷史了解少,傳統工藝傳承與保育也受到挑戰。
台灣海峽西部孕育著多樣的生態物種,其中包含現存不到50隻的中華白海豚種群。在坊間傳說裡,白海豚和媽祖一樣,會引領遇難漁船安全返航。近年來政府強力推動能源轉型,離岸風力發電為其重點發展項目,然而彰化風場場址位處白海豚棲地,施工時的水下噪音將干擾族群生態,引領漁民返家的白海豚,牠們最後還回得了家嗎?
回顧歷年台灣能源發展與當地生態的衝突,如今白海豚生存危機只是當中的縮影。
珊瑚明顯的白化現象,在報復性旅遊潮後,是有明顯更嚴重的現象,而這個現象卻開始被民眾產生誤解,實際上,珊瑚大量白化的原因是因為太平洋高壓所導致的海水溫度上升,我們想藉此去探討的是此現象在台灣的關聯性,以及民眾常見的誤解。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