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洪旻延、褚秉毅/採訪報導
高高躍起,轉體對球加壓後輕巧落地,這是藤球兼具力與美的殺球動作。發源於東南亞地區的藤球是項歷史悠久的民俗技藝,隨著大量外籍移工、新住民及其後代,使藤球在台灣逐漸受到重視,不但成為亞運正式項目,今年更被納入108學年度中小學新課綱中。目前在台灣仍屬萌芽期的藤球,該如何順利推廣,也成為愛好者一項重要課題。
籐球又被稱為「腳踢的排球」,有著和排球相似的規則,主要分為「入籃藤球」和「過網籐球」兩大類,其中又以過網籐球為主流。在比賽上,以兩人或三人為一隊,由發球手、做球手和攻擊手組成,雙方用除了手以外的身體部位交互擊球攻防。選手們拚盡全力接住每一球,以及在網前的激烈交鋒,都是籐球吸引目光的看點。
台灣大專院校的籐球隊非常稀少,籐球國手陶秉業說,大專盃參與藤球比賽的隊伍只有10至20隊,和其他項目相比明顯較少。台灣師範大學籐球隊教練劉昶佑說,籐球有許多轉體的動作,很多人覺得自己做不到,而不願去嘗試,這也是他在推廣籐球時試圖克服的障礙。而師大籐球隊選手余淮楚也表示,藤球看起來很困難,但其實不難上手,只要會基本的接和踢就能參與,並不一定要會殺球才玩得起來。
籐球做為以腿部為主的運動,在訓練時以平衡感、柔軟度和腿部肌力為三大基礎,師大籐球隊選手邵暐婷說,台灣的主流運動大多以上半身為主,很多人較不習慣像籐球這樣的運動,但若接觸過足球或足毽,很快便能掌握基礎。劉昶佑也建議剛接觸藤球的人,可以先試著用較大顆的足球和排球練習控制腿部肌肉,輔以平衡和肌力訓練,等較熟練後,再換成以籐球來練習。
劉昶佑是台灣第一批受過正規訓練的藤球選手,也參加過許多比賽。劉昶佑說自己至今每一場比賽都歷歷在目,最印象深刻的則是在大專盃時,當時大家實力平均,彼此有來有往,比分也互相拉鋸,那種為勝利拚搏的熱血,現在回想起依然令他非常激動。而余淮楚則笑著表示,自己最有印象的比賽是在大二時的總統盃,當初剛接觸籐球的他,有些怕球,花了非常多時間練習才克服,那是他第一次在藤球比賽獲勝,也從此在這項運動中找到自信與成就感。
選手們在場上輕快、敏捷的移動,拚盡全力嘗試接住每一球,絕不讓球落地。劉昶佑說,像這樣球不落地、永不放棄的精神就是藤球所要追求。他也認為,在藤球的世界中,重要的是當你失敗時,你願意再重新站起來多少次。因為藤球的許多攻擊動作都看似摔倒,而只有不斷挑戰,才能找到完美落地的方法。
藤球是東南亞地區的代表運動,近幾年也逐漸擴及全世界,而台灣地理位置接近東南亞,也有許多來自泰國、印尼、馬來西亞和菲律賓的移民,使籐球在台灣生根、萌芽並成長茁壯成為時代趨勢,也期盼藤球能成為台灣多元文化社會中,互相交流的橋樑。
台灣校園開拓者 劉昶佑推廣藤球不遺餘力
藤球不需要太大的場地,且重視個人協調性和團隊合作,是十分適合引入校園的運動,但藤球在台灣校園中還是屬於非常稀有的項目,作為桃園藤球之父的劉昶佑同時身兼福豐國中與台師大兩支藤球隊的教練,不遺餘力地將藤球推廣到校園中,經歷豐富的劉昶佑也受邀將藤球編入國中108課綱新教材中。
他認為,只要有足夠的支持和師資,如同過往曾流行的毽子,因其不需要再建場地,僅需要一顆球就能完成練習和對打的特性,藤球在校園是非常有潛力快速發展的運動。
身為第一批接受藤球專業訓練的選手,劉昶佑成功將藤球推廣到福豐國中,相較其他學校的學生下課都在打籃球,福豐國中的學生卻多了藤球可以做選擇,也成為該校的一大特色,不過劉昶佑也表示,在校園要推廣藤球最大的難處在於嚴重缺乏師資,每年具藤球專長畢業的人數已經不多,成功進入國中小推廣的更是少之又少。
劉昶佑認為只要滿足兩個條件,要在國中小階段推廣藤球其實並不是件難事,第一是要有個足夠水平的教練,能在有限的授課時間將藤球的精隨傳遞給學生,其次是取得學校的大力支持,有著校方帶頭重視體育,將資源投入其中,校園內的運動風氣也就油然而生,學生也更願意去嘗試沒接觸過的運動。
針對兩所不同階段的學校推廣,劉昶佑則表示,在大學裡要推動藤球要比國中小還要來得困難許多,原因出在大學生都有既定的思考模式和判斷方法,要讓他們接受新事物比國中小學生還要不容易,且容易會有先入為主的觀念,認為這些動作我絕對做不到而害怕去嘗試。
劉昶佑在師大建立球隊之初先將體育系的學弟妹拉進來,因為他認為願意玩這項運動的人必須具有冒險嘗試的精神,正好體育系學生就擁有這項特質,不過令劉昶佑十分訝異的是外系同學也慢慢對藤球產生興趣,直到現在球隊中已有1/4是非體育系學生,即便練習之初非常不容易,但當每個學生都有一定的水準後,對劉昶佑來說是一項重大突破,證明即使不是體育系,身材條件不是那麼優秀,都能進行藤球運動,也證明這項運動並不是大家想的高門檻又充滿危險性。
即使學校沒有藤球,劉昶佑也建議可以利用其他球類代替,如足球、排球等,玩法就採用藤球的規則,慢慢將藤球的觀念帶入比賽,不一定真的要碰到藤球的球,使用的隔網也可以降低一些,對初學者來說一下要將腿要抬那麼高難免會產生恐懼,加入球不落地的觀念後,漸漸也就可以打一場藤球比賽了。
深耕校園多年的劉昶佑對藤球的未來也有些理想,短期目標希望全台灣人無論有沒有參與過比賽都能認識藤球,能去了解藤球而不是對這項運動產生誤解,主觀去認為藤球是一般人不能輕易嘗試且遙不可及的高難度運動,而劉昶佑的最終目標也希望各縣市都能從校園一路培養出代表隊,抑或是俱樂部型態的球隊,如果各地區都有這樣愛好藤球的運動團隊,相信台灣藤球會發展得更好、更不一樣。
奮力一躍 藤球力拼叩關奧運
藤球在台灣落地生根也已進入第11個年頭,除了投入的人數有所增加,也陸續新增許多比賽機會,包含去年在桃園市舉辦的全運會就將藤球列入示範賽,冠軍也由名將詹宇庭所帶領的台北市奪下,而藤球正慢慢受到大家的注意,國民良好的運動風氣以及在其他隔網運動的好表現,許多條件確實讓我們具有相當大的發展空間,這項在東南亞十分盛行的賽事成了不可忽視的運動項目。
中華民國藤球協會理事長蔡鴻鵬接任兩年以來,積極輔導各縣市成立藤球委員會,他認為發展藤球勢必得從各地方校園做起,不僅要讓學生產生興趣,同時也要讓家長更認識這項運動,願意放手讓孩子嘗試,若能從國小、國中就踢出成績,高中甚至大學就更願意隨之投入,讓升學管道不會出現斷層。
除了需要更多的選手投入藤球,目前最大的困境還是在於裁判和教練的短缺,台灣目前每年都會舉辦藤球裁判的講習,讓藤球愛好者就算不下場比賽,也能多一項管道接觸藤球。談到教練的部分,蔡鴻鵬則表示,現在有一些藤球隊學生畢業後開枝散葉,陸續投入教導藤球的行列,但依舊需要更多人手,因此蔡鴻鵬也鼓勵不一定要是藤球專業才能協助學生,相關運動例如足球等等,也同樣可以訓練小球員,讓台灣的藤球環境持續茁壯。
亞洲人先天協調性較好的優勢,在藤球運動能得到很大的發揮空間,藤球的運動模式也類似於羽球,就連場地規格也相差無幾,劉昶佑認為,台灣羽球在國際間表現優異,因此藤球應該也有很大的潛力能在國際舞台中取得好成績。台灣也在今年和日本藤球協會締結姊妹會,期盼透過兩國選手廣泛的相互學習合作,在未來的國際賽場上都能有夠好的表現。
所有運動項目都以能進奧運作為最終目標,藤球當然也不例外,今年初亞洲藤球總會會長哈林(Abdul Halim Bin Kader)來台灣參訪,期間也透露藤球可能會在2026年的青年奧運會登場, 針對這點蔡鴻鵬表示,若藤球能列入青年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將來在奧運看到藤球的身影也就指日可待,期盼透過國外的成功推廣,能夠帶動國內對藤球的重視,相信在未來也能夠看到藤球成為家喻戶曉的熱門運動。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