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教生活

【公民論壇】新住民語首入校園 劉千萍:師長態度最重要

記者 陳沛錡/採訪報導

108課綱開全球先例,將七國東南亞語言列入國小必選及國高中選修,卻引來許多負面聲浪。對此,小世界公民論壇將於1113日邀請新課綱課審大會委員的唯一新二代劉千萍,同時以新住民子女及課審委員的角度出發,探討此課綱對台灣社會帶來的轉變。

108課綱將越南、印尼、泰國、緬甸、柬埔寨、馬來西亞及菲律賓等七國東南亞新住民語言,列入國小必選及國高中的選修課程,卻引來許多批評聲浪,認為台灣學童應更重視英文學習,若東南亞語言列入課綱將會影響學童競爭力。

對此,劉千萍表示,其實第一線老師及家長的態度很重要,老師及家長本身如何理解課綱、怎麼跟學童傳達課程的含意,都會刺激學童學習東南亞語言的意願,甚至會直接影響對新住民族群的看法。若老師及家長都能認同此課綱推行的意義,就有希望逐步改變社會對新住民及東南亞語言的負面想法。

劉千萍對新課綱持樂觀態度。攝影/陳沛錡

母親來自越南的劉千萍坦言,以前在家中並不會被鼓勵要學習母語,甚至在她提出想學習越南文的要求後,被家長反批「不如將時間拿去學德語或法語」。因此,劉千萍認為,這個課綱最大的效益在於,能運用政府資源傳承新住民語言,並讓社會了解,一個國家或語言的價值並非依其在世界上的經濟地位判定,同時民眾也能認識有哪些族群在台灣共同生活。

劉千萍發現,雖然批評聲量大,仍有許多非跨國婚姻的家長認為,能藉此獲得學習第二外語的機會非常難得,也會鼓勵小孩利用機會學習多種語言。

劉千萍認為,這同時也是此課綱的漏洞之一,雖出發宗旨為「傳承家庭語言並發揮新住民子女潛能」,但在校園內卻沒有嚴格規定選課者的身分,所以新住民語言其實是開放給所有學童。因此課綱到底是要以「第二外語」還是「母語復興」作為主要角度很重要,也會影響課程設計。

此外,劉千萍也點出,若要減少新二代在校園內受到的歧視,絕對不能只依靠新住民語言的課綱,還需要其他社會課程配合,因為在這些共同必修中也會提到新住民,而老師必須站在第一線,從教學過程中減少歧視性語言及對新住民的誤解,新住民子女才能因此減輕社會壓力。

劉千萍認為,這份課綱最特別的是將之命名為「本土語言與新住民語領域」,將新住民語納進課綱可稱為國家族群觀重要的里程碑,可以看見國家如何看待這塊土地上的所有族群。

相較多年前,新住民及跨國婚姻家庭在社會上所受到的歧視及壓力,在新南向政策及108課綱上路後改變許多,社會眼光普遍轉為正向態度,學童面臨到的社會氛圍也完全不一樣,更能因此真正發揮雙語言、雙文化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