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化善終 環保與溫柔平衡的告別

記者 徐藝寧、李允薰、陳飛揚/採訪報導 近年台灣環保葬興起,試圖帶動循環經濟與殯葬文化轉型。水化技術憑藉低碳排放和零污染優勢,能顯著降低能源消耗與污染,逐漸成為寵物善終新選擇,為飼主提供溫柔的告別方式和心理慰藉。然而,儘管其具備多項優勢,惟在法律規範未臻完備,且民眾傳統觀念與心理接受度仍有所抗拒下,應用於人體仍有漫長之路。

必「藥」之惡 農業與環保如何平衡

民以食為天,蔬果農藥殘留是大眾關切的議題,對此政府制定「化學農藥十年減半政策」,然而,台中市食安處曾於2021年啟動生鮮蔬果抽驗監測,共抽驗728件農產品,其中22件發現農藥殘留。專家表示,農藥用量不減反增,問題在於沒有完善配套措施,汰除高風險農藥的同時,新藥效果又不如預期,看似是對環境較友善的選擇,但影響的卻是農產成果,且全球暖化對農業衝擊亦成一大變數。

天然泥染兼顧環保 手作溫度世紀流傳

傳統泥染的原料取自於自然,相較於化學染劑可能對環境造成的危害,泥染的染液除了能保護皮膚,同時也可以直接回歸自然,形成友善循環。台灣泥染文化資產工作室博士廖倫光堅守環保永續與人文情懷,除了自身的推廣,更在社區大學開班帶領學生,將泥染文化傳承發揚,並交付下一代。

農林廢棄物回收再製 木質顆粒能源環保兼顧

根據農委會(現為農業部)2022年的統計資料顯示,台灣每年農業廢棄物高達507萬公噸,這些廢棄物最終無論焚燒或掩埋,都會對環境產生嚴重負面影響,不僅使碳排放量劇增,還會產生煙霧,形成空汙。若能有效利用農業廢棄物,回收製成木質顆粒,除了能在工業和民生上帶來助益,還可節能減碳,降低公害,可謂一舉數得。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