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屋改造綠書店 延續環保生態理念
[…]
[…]
記者 徐藝寧、李允薰、陳飛揚/採訪報導 近年台灣環保葬興起,試圖帶動循環經濟與殯葬文化轉型。水化技術憑藉低碳排放和零污染優勢,能顯著降低能源消耗與污染,逐漸成為寵物善終新選擇,為飼主提供溫柔的告別方式和心理慰藉。然而,儘管其具備多項優勢,惟在法律規範未臻完備,且民眾傳統觀念與心理接受度仍有所抗拒下,應用於人體仍有漫長之路。
記者 李俊德、陳薇安、王懷瑄/採訪報導 政府全面禁伐天然林後,市場所需木材99%從國外進口,無形中助長非法木材 […]
民以食為天,蔬果農藥殘留是大眾關切的議題,對此政府制定「化學農藥十年減半政策」,然而,台中市食安處曾於2021年啟動生鮮蔬果抽驗監測,共抽驗728件農產品,其中22件發現農藥殘留。專家表示,農藥用量不減反增,問題在於沒有完善配套措施,汰除高風險農藥的同時,新藥效果又不如預期,看似是對環境較友善的選擇,但影響的卻是農產成果,且全球暖化對農業衝擊亦成一大變數。
記者林郁庭、張芷妤/採訪報導 許多家庭每年都會更換家具,但是這樣的消費行為往往伴隨著大量的資源浪費。基隆市環保 […]
傳統泥染的原料取自於自然,相較於化學染劑可能對環境造成的危害,泥染的染液除了能保護皮膚,同時也可以直接回歸自然,形成友善循環。台灣泥染文化資產工作室博士廖倫光堅守環保永續與人文情懷,除了自身的推廣,更在社區大學開班帶領學生,將泥染文化傳承發揚,並交付下一代。
隨著現今人們對環保意識的提升,環保用品成為日常中的重要關鍵,塑膠保鮮膜因無法生物分解,市面上出現用蜂巢製成的蜂蠟布,蜂蠟布作為一種保鮮替代品,不僅具有良好的保鮮效果、及擁有重複使用的特性,大幅降低對環境的汙染,是現今民眾追求綠色生活的新選擇。
再生修惜站,修復和再利用人們不再需要的物品,不僅幫助了需要物資的人,也促進了環保意識的提升。熊爸的修惜站逐漸發展成為了社區的中心,成為當地居民交流和相互支持的平台,並激勵了更多人參與環保的行動。
記者 黃詩庭、曹莉穎/採訪報導 近年來,塑膠製品隨處可見,竹製品漸漸消逝,而竹子做為早期台灣社會常用的製材 […]
生廚餘和資源回收也能廢物再利用!台中市中西區清潔隊「妙手回春」,利用廢棄咖啡渣和資源回收的麻布袋,經過處理再製後,製成造型精緻文青的環保除臭包,不僅有吸附異味的功用,更讓資源永續再生。
近年來,因為環保意識抬頭,環保葬逐漸被人們所重視,有別於傳統的土葬或火葬,樹葬其簡單的下葬方式,也成為當代人為家屬辦理後事的一個新選擇。
一隻海龜被塑膠吸管插進鼻腔的畫面,讓塑膠問題受到許多人關注,有環保業者推出不同材質代替塑膠吸管,用蒲草製作全天然的水草吸管,希望可以為環境帶來改變,但是普遍大眾及業者都因價格問題選擇使用塑膠吸管,成本和環境永續又該如何取捨?
根據農委會(現為農業部)2022年的統計資料顯示,台灣每年農業廢棄物高達507萬公噸,這些廢棄物最終無論焚燒或掩埋,都會對環境產生嚴重負面影響,不僅使碳排放量劇增,還會產生煙霧,形成空汙。若能有效利用農業廢棄物,回收製成木質顆粒,除了能在工業和民生上帶來助益,還可節能減碳,降低公害,可謂一舉數得。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