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新制上路 道安民怨難平衡

台灣交通環境曾被​外媒​冠上「行人地獄」之名,且接連發生行人遭撞的死亡事故,讓交通安全議題備受關注,促使政府加速推動改革,陸續通過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修正案​​​​​和違規記點制度。此舉卻引發職業駕駛和路權團體反彈,認為​​交通安全之改革應從法規、工程、教育、執法等各個層面同時進行,才能從根本解決問題,改善道路環境。​ 

不再「求醫無門」 偏鄉醫療資源待改善

南韓醫師為反抗政府擴招醫學生名額的政策,主張當前政策無法解決國家醫療環境問題,而於今(2024)年2月20日發起罷工,引起廣大關注。我國醫療環境同樣面臨城鄉差距的問題,惟近年台灣積極發展巡迴醫療服務,讓無法即時看診接受治療的患者,亦能享受均等的醫療服務。專家呼籲,政府仍應持續改善偏鄉醫療環境,以達照顧民眾福利之目的。 

再現台灣觀光新亮點 提升國旅競爭力

國人一向熱衷旅行,然統計顯示國外旅遊人數卻遠高於國內,顯見對民眾而言,本地旅遊相較於出國吸引力著實不足。專家指出,面對旅遊業競爭日趨激烈,若國內旅遊成本高卻得不到相應的品質,勢必面臨困境。台灣自然環境得天獨厚,未來應加強觀光建設,妥善規劃地方旅遊特色,盼能留住國人,進而吸引外國旅客。

天然泥染兼顧環保 手作溫度世紀流傳

傳統泥染的原料取自於自然,相較於化學染劑可能對環境造成的危害,泥染的染液除了能保護皮膚,同時也可以直接回歸自然,形成友善循環。台灣泥染文化資產工作室博士廖倫光堅守環保永續與人文情懷,除了自身的推廣,更在社區大學開班帶領學生,將泥染文化傳承發揚,並交付下一代。

從台印勞動MOU 反思在台移工處境 

台印近期簽訂《台印勞工合作備忘錄》  (下稱MOU),儘管我國雖引進移工已逾30年時間,惟本次簽訂MOU相關配套措施,卻引發部分民眾與立委反彈,質疑政府未妥慎評估,顯有失當之處。據統計,當前在台灣的失聯移工高達八萬餘人,持續開拓新的移工來源,是否將造成更多潛在的社會隱憂,則備受各方熱議。 

被忽視的健康殺手 PFAS難分解罹病風險高

PFAS全名為全氟/多氟烷基化合物,日常雜物、食物包裝紙、甚至化妝品都含有此種化學物質。研究已證實人類接觸PFAS可能導致疾病,但它在生活中卻隨處可見,亦容易經由食物攝取進入體內,而我國現行法規仍無法完全禁用,因此環保團體與相關單位正積極努力推動禁令,期能引起重視,進而維護公眾健康,兼顧節能與環保要求。

大白鯧在哪兒? 全球漁業資源拉警報

「吃魚」在海洋立國的台灣可謂稀鬆平常,其中尤以白鯧魚肉質細緻,口感綿密,廣受民眾喜愛,更是逢年過節餐桌上的常客。然而,據漁業署漁業統計年報顯示,近十年台灣漁業總產量持續縮減,自2014年的140萬公噸下滑至2022年的87萬公噸。專家指出,其涉及氣候變遷、魚群變化、人為過度捕撈等因素,面對生態瀕危,當前必須制定完備漁業法規,推廣民眾正確食魚觀念,方能維繫海洋資源永續。

自媒體時代 網紅引爆社會浪潮

近年因新媒體平台興起,閱聽眾不再僅透過單一媒體獲取資訊,人人都能成為「發聲者」,因而在網路上具影響力者即被稱為「網紅」。根據網路溫度計Z世代十大「夢幻職業」調查中,「網紅」更是名列職業選擇前茅。但學者指出,自媒體經營入門門檻雖低,但收入不穩定,而少數網紅為求關注所做的驚人之舉,更易造成不良示範,進而引發脫序行為,值得社會省思。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