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足一天日常所需 雲林食物銀行成弱勢者後盾
台灣領土雖不大,但剩食問題並不亞於其他國家,同時卻也存在著飢餓人口,食物銀行正致力於緩減這兩個矛盾的社會議題。食物從起初的生產到加工到販賣,每個過程都可能產生浪費,買過多食物吃不完、食物放太久導致過期等,而食物銀行正是將這些資源整合,將資源分送給需要的人。
完整內文台灣領土雖不大,但剩食問題並不亞於其他國家,同時卻也存在著飢餓人口,食物銀行正致力於緩減這兩個矛盾的社會議題。食物從起初的生產到加工到販賣,每個過程都可能產生浪費,買過多食物吃不完、食物放太久導致過期等,而食物銀行正是將這些資源整合,將資源分送給需要的人。
完整內文台北市忠勤里里長方荷生20年前在里內推動幸福食物銀行,里民們的生活都多了份依靠,忠勤里也時常會有共餐或里民活動等,讓老舊的鄰里多了些溫暖的人情味。
完整內文近期新冠肺炎疫情日益嚴峻,各機關為了因應疫情提出了不少措施,基督教救助協會1919食物銀行(以下簡稱1919食物銀行)也同樣祭出防疫對策,透過更加完善的防疫措施以降低接傳染風險。
完整內文不同於過往由基金會成立,今年五月由市議員林旻勳發起成立的基隆市暖暖區的「最用心幸福食物銀行」走進社區,他們改變了以往的救濟模式,改讓需要幫助的人自行挑選所需物品,將愛心物資發揮到最大效用,也真正實踐了食善永續的精神。
完整內文近年來,年輕一代單身、不育的現象增加,根據歷年內政部「老人生活狀況調查」,二十年來老人的經濟來源由子女提供的情形不斷降低中,成年子女與老年父母共居意願也持續下降,這些都凸顯出老年人的居住與照顧問題。
完整內文剩食所產生的影響讓國內不少環保團體及餐廳業者已開始提倡惜食觀念,但若政府單位未制定有效政策,廠商及餐廳也難以響應。我國能參照他國惜食政策,國內食品業者也有許多減少的例子,全球議題成為炙手可熱的待解決清單之一。
完整內文現代人的消費習慣使許多產品汰舊換新的頻率升高,循環經濟與生態永續的概念崛起,廢棄物可以轉換成再生資源;從日常所需到藝術創作,以至於商品生產,我們一步步邁向循環家園零廢棄的目標。
完整內文新北市社會局推出「幸福滿屋實物銀行」方案,媒合各項善款及物資市值達 10 億 3 千多萬元,協助弱勢民眾超過 173 萬人次,而食物銀行的出現,使食物能被適當分配及利用,避免不必要的浪費。
完整內文興毅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所成立的忠信食物銀行,以不浪費物資為原則,並進一步幫助北市文山區的中低收入戶。
完整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