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李思琪、楊曉林、楊怡萱/採訪報導
台灣近年飽受蛋荒困擾,2023年更是歷史之最,將近一個月超市、雜糧行皆買不到雞蛋,蛋價也從原先一斤40元,一路飆升到一斤90元。雞蛋作為民眾的日常必需品,這樣高昂的售價讓人民苦不堪言,故開始有人試圖自己在家養雞,希望能達到自給自足的目標。
蛋荒再次來襲 商家進蛋實況
根據農委會統計,雞蛋產量從去年12月後開始急遽減少,每月的12萬2000箱,遂減至今年3月的11萬1000箱,再加上媒體不斷報導渲染,加劇了國民恐慌的心情,致使今年的蛋荒有如此嚴重的影響。
針對這次的缺蛋危機,經營雜糧行的廖先生表示,自己的商店是真的有受到影響,以往能進到20、30箱蛋,在缺蛋最嚴重的時期只能減少至6、7箱,最終只能限制人頭去賣,盡量讓每個人都能買到。然而,廖老闆坦言,一個家庭一周通常會食用20-30顆雞蛋,一個人限量8顆根本不夠,所以有些人就會重複排隊。
「價格最高的那陣子我都是虧本在賣的。」廖先生坦言,因不忍心看到附近的阿公阿嬤每次都敗興而歸,他會另外用更高的價格跟別人調蛋,儘管每天都因此小虧2、300塊,但看到居民買到雞蛋快樂的神情,就覺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蛋價高居不下 民眾付之一嘆
除了普通雜糧行外,民眾也可以在各地的農會購買到雞蛋,農會的蛋主打營養、養生,有不少民眾為了買到限量的雞蛋,天還沒亮就出門排隊佔位。不到7點就開始排隊的洪小姐表示,即使該牌雞蛋已經連續漲價兩次,漲幅高達100塊,自己仍願意忍痛為此買單。
洪小姐分享,各地的農會不同,有的需要先打電話預訂,但景美農會是採發號碼牌的形式,只要早起就一定買的到,且近期因為缺蛋的緣故,農會拿到的數量也不多,太晚來可能就買不到了。
自產自用新解方 鄰里推都市養雞
為了緩解缺蛋問題,近年來有人開始嘗試自己養雞,新北市永和區永貞里長薛凌亞在2019年推出城市養雞班,邀請養雞達人馮鳳儀與里民開班授課,奈何當時反應平平,真正在都市養雞的還是少數。而今年碰上缺蛋危機,不少里民希望能再次重啟城市養雞班,於是薛凌亞二度邀請馮鳳儀,在2023年正式重啟,目前已在新北巿中永和三個鄰里舉辦過養雞班。
薛凌亞表示,自己當初只是思考,雞作為一種有產能的動物,有辦法養在都市嗎?於是她開始在網路上找資料,在交流養雞的社團內一番搜索後才找到馮鳳儀,並邀請她教自己的里民養雞。她坦言,雖然當初城市養雞班並不是因為「缺蛋」而創立,但因為雞不僅能解決廚餘,還會產蛋,是個相當有益處的動物,也因此讓她了解到另一種環保的生活方式。
養雞八年過來人 自足之餘送親朋
因看到國外有人將養雞作為心理治療的方法,同時母親在他們孩童時期也有養雞,城市養雞班的導師馮鳳儀在2015年,開始她的都市養雞之旅。馮鳳儀表示,最開始甚麼都不懂,只覺得養雞好像很好玩,一直到後來慢慢養出心得,網絡與交流社團的雞友都是她的良師,至今已養雞八年,甚至能出去開班授課。
馮鳳儀分享,自己有一陣子養了四隻雞,基本上每天都會有雞蛋產出,經過她的統計,當時一年大概有將近1400多顆雞蛋,所以自開始養雞後就沒有購入雞蛋的需求,甚至會將吃不完的蛋送給親朋好友。
養雞小撇步 除味用蚓糞土
然而,都市空間有限,四周又有左鄰右舍,該如何處理雞隻啼叫與臭味,成為都市養雞的一大難題。馮鳳儀表示,相較於公雞,母雞只有在生蛋時比較會啼叫,聲音不大,再加上雞有夜盲症,晚上將其置於如紙箱內不透光的環境,基本上不太會發出聲音,只要做好隔音,不太會影響到鄰居。
而「雞」味的問題,只要使用蚓糞土就能解決。馮鳳儀說明,蚓糞土裡含有有機物、微生物和有益菌,雞糞在蚓糞土的酵素催化下,就能變成無臭的基底,再加上蚓糞土中的蚯蚓也是雞隻的食物來源之一,臭味並沒有這麼難解決。
走訪養雞家庭 都市養雞可行性
居住在新北市新莊區的林軒德,也是都市養雞的一員。受到俄烏戰爭的影響,林軒德選擇最容易帶著跑的「雞」作為寵物,從最開始的5隻雞,慢慢發展至如今的20隻雞,林軒德開心的表示,自己有幫每一隻雞取名字,這些雞都是他的寶貝。
儘管林軒德飼養的雞隻數量眾多,但他表示,實際的花銷只有飼料與給牠們洗澡時所用的木屑,「就是所謂的發酵床,發酵大便的,這種對雞比較健康。」林軒德說明,木屑裡面有EM菌,是一種能分解排泄物的益菌,自己會讓雞進去洗澡,等洗好後過一段時間再把牠們放出來。
林軒德也分享,在開始養雞後,都會把牠們所生的雞蛋贈送給親朋好友。一般來說,公雞母雞分開來養,所生的蛋稱為「素蛋」,像他這種公雞母雞放在一起養的就是「葷蛋」,而素食者通常不吃已受精的雞蛋,他笑道,「所以我們送人之前,都會先確認他們沒有吃素。」
蛋雞壽命有限 如何養老成難題
一般而言,母雞的壽命約為5至10年,會隨著生活環境及飼養方式而有所不同,然而母雞一生的產蛋量有限,在產蛋年限後要如何安置,將成為一大難題。台灣社會動物研究會主任林岱瑾指出,現在市面上常見的蛋雞,皆被育種為每天都會產蛋,為了達到高產蛋率,母雞除了會在食物中攝取鈣,甚至可能會使用自身骨骼中的鈣進而生成雞蛋。
林岱瑾接著說,而蛋殼最主要的成分就是鈣,這也導致了許多母雞在晚年時,常患有骨質疏鬆等病症。所以飼主在決定好好飼養一隻雞前 ,除了想到牠年輕壯年能夠產蛋,也要思考自己在牠年老時,有沒有能力承擔照顧他的責任,甚至有沒有辦法找到適合的醫療資源等等。
打造舒適雞窩 人道飼養環境
目前有立委與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共同指出,台灣本地蛋雞的居住環境品質參差,格子籠、A字籠雖然便於管理,卻沒有給雞隻活動的空間,也無法有效地進行溫度控管,進而導致母雞產蛋率下滑。而農委會所祭出的禽場設施改善計畫,補助項目卻仍包含這些不人道的飼養設備,是在「無視全球廢除格子籠養的趨勢,帶頭鼓勵農民錯誤投資。」
林岱瑾說明,農委會認為此次的蛋荒,禽流感是一個很大的原因。而目前的產業蛋雞舍有七、八成都是開放式的格子籠,不僅沒有辦法做好溫度控管,也讓雞隻因此能夠接觸外界禽鳥,再加上傳統格子籠空間狹窄,一但有一隻雞感染禽流感,將會加劇疾病的傳播速度,所以農委會編排了約10.5億元的預算,推動禽舍改建,希望將傳統開放式的格子籠,轉型為密閉式、水簾式的雞舍。
然而,林岱瑾坦言,想要阻隔禽流感,將雞舍改建成密閉式是不夠的,必須先讓蛋雞有妥善的照顧、符合牠們習性的的生活環境,蛋雞健康的成長,產蛋率才能有所提升。「從歐盟、美國到紐澳,已經有至少40個國家跟州明確立法啟程,停止興建格子籠。」林岱瑾也講述國外的案例,證明廢除格子籠這樣的觀點並不是牠們獨特的見解,而是全球目前的趨勢。
同為雞隻飼主的馮鳳儀也表示,一隻雞至少要有75公分的活動空間,最好是有高低落差的生活環境,對雞的健康會比較好。「牠會喜歡去比較隱密的空間下蛋,然後不要被干擾。」馮鳳儀更分享有關母雞生產的習性,希望每隻雞都能得到完善的照顧。
缺蛋興飼養潮 養雞前的自我評估
雖然都市養雞能一定程度上解決缺蛋問題,但事實上,養雞並沒有想像中的這麼容易。林岱瑾表示,根據《動保法》第5條,飼主必須要提供所飼養的動物有乾淨的飲水跟適合的食物,並提供他安全、乾淨、通風、有適當遮蔽的生活環境。此外,也要避免動物生病,即便如此,也必須知道能提供治療的醫療機構,更要避免牠遭受騷擾虐待傷害,提供動物妥善的照顧。
而針對雞隻的動物習性,林岱瑾表示,雞是種喜歡啄食、抓扒的動物,必須提供每隻雞足夠的活動空間,且一定要鋪上墊料供牠們使用。此外,當雞的羽毛有髒汙或油脂時,要給予雞隻洗砂浴、或用木屑清潔的時間。而雞作為一種有翅膀的動物,也需要有高低落差的環境,尤其是牠們在晚上時喜愛憩息於高處。
林岱瑾接著說明,蛋雞最適合的溫度大約在攝氏19-22度,溫度過高可能會使母雞產生熱緊迫等症狀,所以要養雞還要有完善的溫度控管設備。綜合上述,飼主須針對以上幾點進行自我檢視,確定能夠提供給雞隻妥善的生活環境,再去付諸都市養雞的行動。
都市養雞也許會因為缺蛋而成為一時潮流,也有越來越多人開始關注「都市養雞」,但在決定飼養一個動物之前,更重要的是確保自己能夠提供妥善的照顧,不隨便棄養、類棄養。而給予雞隻們友善的生活空間,更是個人飼主與畜牧產業未來須持續努力的共同目標。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