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黃瑞雯、林怡均、許庭綸/採訪報導
隨著科技發展,傳統的宗教活動也受到影響,如祭祀、參拜等有了更多元的方式。線上祭祀也因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以下稱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使用人數倍增。另外,還有虛擬實境、互動科技等都讓信徒身歷其境。在一連串傳統宗教與科技的結合下,民俗專家也表認同,宗教應該與時俱進。
網路科技逐漸改變民眾參與傳統宗教活動的模式,只需要下載APP或使用網頁服務就能隨時隨地求神拜佛、解決疑難雜症。今年清明節期間,台北市、新北市、桃園市、台中市、台南市、高雄市、新竹市、嘉義市、彰化縣、雲林縣及金門縣更推出線上祭祖服務,讓民眾在家也能安心拜。
新北市雙和宗教民俗文化協會理事長翁敏杰指出,未來勢必會出現更多科技行銷宗教的案例。隨著大環境的改變,宗教正以新的方式進行著,民眾則不用過度擔心,保持一顆虔誠的心才是最重要的。
翁敏杰表示,線上祭拜、禱告的方式,除了替民眾增加便利性外,也會因燃香數量減少,達到空氣汙染趨緩的效果,而民眾就不會因吸入劣質香品產生的煙霧引起健康問題。且透過網路模式參與,在管理上也更加方便,讓廟方能易於統計參拜人數。
「大家都很贊同線上祭祀的做法」,翁敏杰說,三月初時,有舉辦一場安米龍法會,但受新冠肺炎影響而調整為現場舉行相關科儀祈福、信徒改以收看直播的方式參加,事後廟方人員再將結緣品包裝後寄給信徒保平安。
他也提到,參與人數約300至400人之多,民眾對於科技結合宗教的方式並不反彈、甚至相當支持。此外,翁敏杰認為,科技與宗教是可以並存的,它是一種突破傳統的新潮現象,也不會因使用的媒介不同而影響。若民眾誠心祈求、禱告,即便無法親自到場,神明或許也能感受到心意。
互動式導覽再現宗教特色
新北市永和區的世界宗教博物館將導覽結合互動式科技,於各宗教代表建築模型中裝設360度迷你環景攝影機,再加上觸控螢幕操作,參展者便能清楚觀賞到如日本伊勢神社、法國夏特大教堂、以色列聖石廟等建築內維妙維肖的裝潢及壁畫。靈鷲山佛教教團企劃中心媒體廣吿宣傳王蘭英說明,每個宗教展示櫃前都設有多媒體導覽機,透過詳盡的解說搭配各宗教儀式或慶典的動畫,讓民眾能有身歷其境的體驗。
「世界宗教博物館也致力於網路導覽和3D文物觀賞。」王蘭英說,博物館會將實體文物經掃描後,再以3D圖像的方式呈現在網站上,並讓導覽員錄製解說影片。三者相輔相成之下,民眾就算沒有時間或如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無法親臨場館,都能利用網站上相關服務,完整認識館內收藏及展覽。
開設網路服務更便民
基督教台灣貴格會合一堂新聞媒體部負責人黃寶燕表示,早期教會考量到長者、懷孕婦女、病患等行動不便的會友無法親自前往教會禮拜,因此,採用線上方式來敬拜、舉行禱告會,讓無法參與的信徒能透過直播同步參與。而牧師也會預錄講道影片,民眾只需上網就能免費觀看。
黃寶燕認為,雖然科技發展的確替傳道及宗教交流帶來便利性,但線上宗教活動缺乏實際相處、互動及情緒感染力,加上只能長期盯著小螢幕看,導致專注度容易降低,學習效率遠低於親臨現場。但在新冠肺炎疫情擴散之際,因網路無遠弗屆的特性,讓全民能夠共體時艱、降低群聚感染的風險,除了原先體貼不便者外,也在疫情期間進一步發揮功能。
此外,不少縣市於今年推出線上追思系統,民眾只需透過簡單的操作,就能不受空間、時間限制,隨時隨地藉由網路一解思念親人之心。內政部民政司殯葬管理科也表示,開設服務為的就是讓更多人能夠以上網祭祀的方式減少群聚感染的機會。而線上追思服務雖已開設多年,但今年的使用人數上確實有顯著成長,顯現出科技在防疫期間產生了非同小可的影響力,也對傳統宗教文化帶來改革。
「科技是一面照妖鏡」,蔡維民說,科技反映出堅持與神明親密互動的虔誠信徒和只想從中尋得好處卻不想實際付出的人。此外,長期使用線上服務對於實體宗教組織或祭祀活動來說勢必會有影響,若民眾隨時都能從網路獲得解答、祭拜,就會減少前往現場的機會,自然無法感受神聖的氣氛,同時,做出的奉獻或添香油錢的舉動也會逐漸消失。
網路的便利為宗教活動帶來新的傳播模式,在疫情期間也成為絕佳幫手,讓民眾能夠隨時取得心靈上的慰藉。不過,使用網路線上祭祀、禮拜等,是否會對神明不尊敬或者是無意間觸犯禁忌都是民眾擔憂的問題,而心意可能無法確實傳遞導致不靈驗也成為科技宗教發展的一大挑戰。
真理大學宗教文化與資訊管理系主任蔡維民表示,網路是一種數位工具,它屬於另類的溝通方式,基本上跟靈驗與否的關聯度並不大,但民眾也不能因此濫用。舉例來說,若不克前往現場而利用線上服務尋求師父的幫助並沒有太大問題,但在時間和個人情況允許下,還是可以回歸實體祭拜方式,前往廟宇、教堂展現誠心。
翁敏杰則說明,宗教就是一種信仰模式,利用線上相關服務並不會特別觸犯到神明,但人要衣食,神明同樣也得依靠花、香等氣味來修行。不過,為因應政府呼籲的減香政策,民眾可以改以鮮花供奉,如此一來,除了讓神佛有動力持續修行、庇佑信徒和接引外,也替自己多增添一份心意。
網路占卜準確度存疑 專家:自己信任為主
近年來,不管是西方文化引進或傳統文化興起,再加上網路發展後,有越來越多占卜相關程式及線上服務如雨後春筍般冒出,社群軟體上也時常能看見如塔羅牌直覺測驗、心理測驗等。但在眾多選項之中,民眾究竟該如何挑選,準確度又該如何判斷,星座專家秦霖表示,以自己信任的為主。
秦霖說明,每個老師的思維及性格都不同,顯示出來的結果絕非一致,通常老師會將自身經驗與詢問者的需求結合,再給出適當的建議。因此,詢問者得說出自己的問題,接著將星盤、命盤或觀相等條件加入後,算出最終結果。也因如此,占星或命理並沒有所謂評判標準,民眾只需針對自己的需求,選擇信任的服務即可。
而在新冠肺炎影響下,許多業者看準商機,不斷在網路上推陳出新、開發相關程式。面對這樣的問題,秦霖則表示,線上活動大多建立在商業模式和便民之上,民眾需求增加,開發者自然會推出產品,準確度則另當別論。舉例來說,線上塔羅牌或心理測驗多半為娛樂性質,民眾可以在閒暇之餘當作參考、試試就好。
不過,這種線上模式雖然方便、快速,但秦霖認為,當面占卜時,民眾可以與老師雙向互動、溝通,老師也能感受到如氣場、能量等無形的條件。使用線上服務時,民眾則只能單方面的給予,再交由機器演算,較難傳達無形訊息。也就是說,數據獲得越多、能得到的解釋就越明白,反之,得到的回饋就不會那麼全面。
隨著科技的進步,為民眾增添不少便利性,能夠不受時空、地點限制,隨時獲得心理上的諮商、醫療,但若占卜相關服務趨於氾濫,民眾在使用情況和信任度確實會受影響。因此,如何在資訊傳達的同時,又能維護應有的品質,也成為命理活動以網路呈現新樣貌時的一大挑戰。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