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社福

遏止性平遭抹黑 避免政治操作非空談

記者 陳妍蒨/採訪報導

2020總統大選進入白熱化,性平議題也成為候選人團隊關注問題之一,如李佳芬誣指「小三教肛交」言論,造成網路性平假消息流竄問題越趨嚴重,性平教育遭惡意政治操作、攻擊。

針對性平教育,台灣各家媒體報導在2007年至201911月產出144篇相關文章,從文字雲的圖表可以看出,民眾對於「新課綱」、「公投」、「同志」等關鍵字有著高度關注。而從2013年開始,性平教育相關報導即有114篇報導陸續產出,可見各家媒體在報導呈現上,對於性平教育、多元成家等議題有逐漸注重的趨勢。

文字雲顯示,台灣各家媒體在2007年至2019年11月產出共計144篇性平教育相關文章。製圖/陳妍蒨
性平教育在各新聞媒體中,於2007年至2019年11月產出共計140篇新聞。 資料來源/台灣新聞智慧網、製圖/陳妍蒨

台灣同志家庭權益促進會(以下簡稱同家會)秘書長黎璿萍表示,政治人物的發言具有權威性,再加上現今資訊傳播的快速,其實任何言論都比以往更易產生巨大漣漪效應。特別從2013年到現在,當婚姻平權議題討論越來越頻繁時,整個台灣社會就已經有許多政治人物選邊站。當政治人物對於某事物的表態,不單單只是反映他自己個人的價值觀,也反映出支持者希望他呈現出來的形象。

台灣同志家庭權益促進會秘書長黎璿萍。攝影/陳妍蒨

近年政治話語充斥越來越多性別歧視言論,例如吳敦義批評陳菊是「肥滋滋大母豬」、蔡英文是「衰尾查某」;柯文哲罵「林志玲已經嫁人懷孕退出比賽行列」等。

黎璿萍表示,許多政治人物對於女性或性少數族群做出不當批評、煽動價值觀對立,很多時候其實是不瞭解這些言論會傷害其群體,甚至從小到大接觸的教育裡面,也沒有學習到必須尊重多元的課題。

黎璿萍更說明,教育對於孩童發展極具影響力,不論是從小到大的原生家庭、學校,甚至是社群媒體、政治人物,所有言論與行為都會產生感染力。

現今資訊不如以往難以取得,孩童在接收訊息同時,若少了正確性平概念,只會讓錯誤的資訊不斷加深,且強化社會對於同志族群的誤解及歧視。因此在資訊傳播上,媒體對於新聞倫理的自律以及政府、第三方查核團體的審查行動,更是各界的當務之急。

性平意識需提升 落實資訊查核為要點

針對性平教育是否會淪為選票提款機之困境,黎璿萍則反駁,性平教育的相關課綱、議題會被稱為政見或操作,其實並非過度政治化的行為,這些都是可預期的狀況。然而重要的是,在台灣民主社會當中討論這類政策時,政治人物是否有秉持著正確的知識跟數據來做判斷、是否依據客觀事實辯論,並作為政見積極落實政治承諾,都是其前提之必要原則。

台灣同志家庭權益促進會秘書長黎璿萍

回顧過去1980年至1990年台灣社會對於同志議題的討論,當時立法院的行政公文上面甚至曾稱「同性戀者為少數之變態,純為滿足情慾者,違背社會善良風俗。」

黎璿萍說道,從民眾的普遍歧視到支持,至今也不過二、三十年間,同志成家、性平教育的改革漸漸受到關注;然而,性平教育在各政黨立場分化下,若成為政治人物為拉抬選票、政治角力的利器之一,放任假資訊、假新聞的猖獗傳播,只會加深台灣社會對於性平教育的誤會。

當性平議題淪為政治人物的利益工具,並遭包裝成恐懼訴求的假消息散播,勢必會造成族群分化愈趨嚴重、同溫層更加厚實,而難以真正交流。黎璿萍表示,NGO(非政府組織)必須協助民眾理解資訊來源的謬誤,且政治人物不應製造更多恐慌以及歧視言論,利用自我聲量助長不實訊息的傳播,成為霸凌幫兇。

因應假資訊散佈問題,今年總統候選人的政見辯論會中,TFC台灣事實查核中心的媒體社群特別針對當場提出的政策,拋出研究數據與論述,甚至提供分析邏輯,使民眾能直接檢閱查核報告。

為此,教育部近年來推行「你的標籤我的驕傲」活動,結合網路KOL推廣性平教育,也觸及到需多年輕族群。其中更致力於推動性平教材把關、假新聞謠言澄清,運用簡易懶人包、影片、圖表宣傳性平教育的重要性,此舉不僅指導孩童對於性平的認識,更為家長更新性平認知。

黎璿萍同時呼籲,「對話」必須成為台灣民眾的重要習慣,不論是透過政府、媒體或相關組織,適度的澄清與回覆各方消息,創造友善的溝通環境、同理空間,是面對正反支持者時應有的核心態度。

 

相關新聞:

性平教育等於同志教育?

有「彩虹」標誌就對性別友善嗎?

女運將突破性別框架 塑造全新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