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官即將在民國112年全面退出校園。攝影╱朱培妤
文教生活

黨國遺毒vs.維護安全 校園教官何去何從?

記者 陳薇涵、朱培妤/採訪報導

行政院於民國1071月公布「各級學校全民國防教育課程內容及實施辦法第八條修正草案」,明訂教官將於112年退出校園。根據教育部資料,已規畫完整的配套措施,培訓校安儲備人員,未來將逐步取代校園內的教官人力。

教育部資料表示,105年起已著手研擬「校安中心儲備人員培訓實施計畫」,並擴大辦理校安人員訓練,1年培訓1000名校安人員,每年辦理5梯次、每梯訓練200人,1年就可培訓1000名校安人員,退役教官、在職學務人員等皆可擔任,盼能逐年滿足高中職校安人員需求,未來也將視實際需求進行調整。

教官李嘉明表達對於教官退出校園的看法。攝影╱朱培妤

新北市新莊高中教官李嘉明表示,教官的工作內容大致分為三部分,其中包括全民國防教學、學校學生管理,例如配合學務處執行校規來約束學生的行為、維持學校的秩序,最後則是學生輔導的工作。

對於許多家長和教師憂心校安人員無法取代軍訓教官功能,李嘉明持保留態度,他認為目前校安工作主要著重在生活管理的部分,可能可以協助學校管理好學生的部分,但輔導學生及國防教育的部分,勢必得花更多的人力去投入。

李嘉明補充,目前教育部也有規畫國防師資部分,針對兩部分人才進行培育,第一是退休的教官,鼓勵現在的在職教官,持續進修,取得師資,未來退伍之後可以選擇繼續留校任職;再來是代課教師,教育部也想協助流浪教師過多的問題,透過國防課程的研習,協助他們找到更多教學機會,但國防課程的內容畢竟有一定的專業性,一般沒接觸過的人可能要花很大的心力才能真正了解。

關於國防教育,李嘉明強調,全民國防教育是非常專業的領域,找其他的教師來授課可能會流於講解課本的內容,過於空泛。若是教官授課,不僅會教學實彈射擊的動作,也會深入介紹台灣的國防政策、軍事裝備,教官因為擔任過軍裡的角色,相較於一般教師,對於國防內容還是了解的更透徹。

德明科技大學校安中心主任黃力。攝影╱陳薇涵

德明財經科技大學於106年開始,校園內已改由校安人員取代教官,該校學務處校安中心主任黃力表示,校安人員和教官最大的差異在於,不穿軍服、不上軍訓課,其他工作內容則與教官大同小異。

然而提到學生的生活管理,黃力說:「軍服代表一種權威的力量,身份無庸質疑;相對地,穿著便服管理時,學生反彈機率也相對提升。」

對於有家長質疑,若校園中沒有教官存在,校園安全將大打折扣。他說明,有沒有教官並不會影響校園事件發生的頻率。教官在校園裡的作用,是當事件發生時,例如車禍、學生打架,能夠立即去做處理。

針對人權團體說「教官是威權體制的遺毒」,李嘉明不諱言,教官的確是一個時代的產物,以前的教官確實負責校園的思想控制及政策宣達,只要是思想不符合當時政府的,就會進行通報、管制,甚至是輔導;雖然和歐美、其他國家比較,他們的校園裡面也不會有軍人存在,但每個國家都有不同的歷史背景,不可能都用同一個標準去看待。現今在台灣的校園中,教官也不再執行思想控制的工作,更不可能干涉學生的各項事務,就只專注於份內的工作而已。

面對教官退出校園的政策,李嘉明坦言,自己不會反對,教官並不是無可取代,但需要更多的人力才能補強教官原先的所有工作內容。目前教官在學校做的很多行政職務,原本應該都是教師要負責的。

李嘉明補充以學校的立場來看,教官的薪資是由國防部及教育部發放,同時在校園又可以處理許多面向的事情,所以學校還是希望有教官這個角色的存在。教官遲早都得退出校園,但是教官的工作,又是許多老師不想做的工作,這就是一個很矛盾的地方。

 

社運人士:抵制威權體制 落實轉型正義
政大野火陣線社長吳佳芊說明支持教官退出校園的看法。攝影╱陳薇涵

政大野火陣線社長吳佳芊支持教育部的做法,她表示學校是教育機構,學生老師和行政人員都是屬於教育部管轄的範圍,但教官是由國防部管轄,軍人進入校園本身就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教官是威權體制的象徵,而學校的另一個教育功能,是告訴學生,什麼是自由、民主、自主學習,那教官的存在就違背這樣的理念。

吳佳芊補充,校園安全並不是由教官來維護的,大學是一個自主的空間,如果真的發生事情,大學生也都能自行處理。以高中來說,高中也有行政人員、學務主任、輔導室等,而要怎麼把教官的工作內容和職責回歸到真正的教育人員身上,她認為這是在教官退出校園後,政府要做的配套措施。

 

教官留在校園 鍾佳濱:資源配置錯誤

民進黨立法委員鍾佳濱表示,他未否定教官對於學校的貢獻,但是軍人要回歸部隊是必然的,軍訓教官只是一個過去威權時代統治殘留的權益措施,現在應該要回歸正軌。

鍾佳濱表示,依據《全民國防教育法》,全民國防教育沒有規定一定要由教官進行教學,可以請一樣具有專業軍事知識,像是退伍的、退役的人來擔任講師,校園的安全維護也可以由保全、學務處的老師來負責,若讓在部隊裡優秀的軍人,為了兼顧家庭、能夠正常上下班而考取教官資格,這就是錯誤的資源配置。

鍾佳濱表示,國家培養職業軍人,目的就是要進入部隊、捍衛國家,而不是要來進入學校管理學生。他強調,自己不認為軍訓教官是思想警察,支持教官退出校園是為了讓軍人發揮其最大的價值,才能夠符合成本效益。

 

家長:教官具安定力量 留在校園較保障

但有人認為教官對於學生來說,仍是無可取代的角色。國民黨立法委員李彥秀認為現在的孩子因為網路、媒體各方面的資訊發達且快速,所以除了早熟外,情緒狀況又多,再加上雙薪家庭居多、毒品一年比一年的氾濫等,須仰賴學校去約束、注意學生的行為。老師又因課綱不斷的更新,需要做備課的調整,所以教官可以對於學生校安方面有更多的關注。

對於校安人員能不能彌補教官的功能,李彥秀也提出質疑,教官在校園中是24小時待命,而一般的警衛、校安人員有上下班制,若有突發事件發生,難保校安人員能夠做第一時間的處理。

現任國中老師邊宇惠認為,教官的存在還是有必要性,因為教官的角色跟老師又不一樣,現在老師管不太動學生,而教官可以作為制衡的力量,在校園裡也具有安定的作用。

家長蘇先生表示,軍人受過軍事訓練,具有大無畏精神,遇事不慌,校園安全比較有保障,家長也會比較安心。

 

若教官退出校園 配套措施應完全

 台北市議員王欣儀透過書面表示,她認為銜接教官退出校園的學務創新人員、校安人員嚴重不足,影響學生安全的問題。王欣儀以建國高中為例,學生人數為3283名,原本教官編制數13人,平均1名教官負責253位學生,但目前實際在校教官人數卻只有5名,1名教官須負責的學生人數656人,負重近原本的3倍。

王欣儀表示,「學生安全」維護問題最為重要,絕對不能出現空窗期,為了因應民國112年教官全面退出校園後,讓原先教官業務能完全銜接,各校的學務創新人力(校安人員)更要提早招考及培訓,讓高中職在教官離退前都能做到經驗傳承,以保障學生受教權益。

教官以及校安人員的差異。製圖╱陳薇涵、資料來源╱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