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教生活

跳脫表象思考 畫出生命軌跡

記者 耿采維、蘇子雁/台北報導
p1000526
「生命之痕‐張韻明個展」 9月15日起在國立國父紀念館經典展出。攝影/耿采維

在台灣淳樸漁村長大的畫家張韻明,從鄉下到城市,再從台灣走向世界。由早期的東方水墨畫、油畫到近期開始利用複合媒材作畫,畫風也從具體轉變至抽象,形塑出獨樹一格的創作風格。近期在國父紀念館舉辦個人特展,利用不同的角度向世人描繪出在茫茫宇宙中所留下的生命痕跡。

p1000509
作品「生命之痕」展現出對母系社會的尊敬,更表達出女性卵子對生命起源的意義。攝影/耿采維

生命歷程 豐富作品層次

我現在已經不追求畫的像不像,而是依照著自己內心的感覺,當你到達那個階段,就會知道你要什麼。

張韻明從生命中俯拾即是的生活經驗,及旅行中的所見所聞,創造出一幅幅飽含生命歷程的畫作。他說,人生走到某一個環節,就會開始思考生命的起源,「生命之痕」這幅畫作不僅呼應了展名,其作品中間的圓竹篩,有古時嫁娶時替新娘趨吉避凶之意,另一層面更代表生命起源中母親的卵子,意味著生命都是這樣開始的。透過層層的堆積、刮、擦、洗、磨,看似隨性的線條揮灑,其實一筆一畫都是經過深思熟慮。另外張韻明也談到構圖中的圓形在中國有著「天圓地方」之意,認為萬物的起源始終都來自於「圓」。

作品表現出人們對金錢的追求以及信仰的崇拜。攝影/耿采維
作品「希望」表現出人們對金錢的追求以及信仰的崇拜。攝影/耿采維

同一幅作品 帶給觀眾不同感動

當天也有不少民眾參觀展覽,其中蔡女士認為:「像是『希望』這幅作品,帶給我一種倏忽即逝的光明,雙手看起來像是在祈禱。」

策展人Iris認為,張韻明的筆觸色彩鮮豔,帶給人們無限希望與活力,同樣一幅畫卻能在每次觀賞時,都能獲得不一樣的啟發。「我受到張韻明老師用生命創作的畫所感動,因此展內的每一幅畫我都想要帶回家收藏。」Iris對於張韻明的畫作給予極高的評價,也認定他在當代藝術中所奠定的地位。

p1000506
張韻明解說「希望」之中所使用的金幣,是他旅遊世界所蒐藏而來。攝影/耿采維

倘若作品夠好 每個藝術家都有發光的機會

從鄉下到城市,再從台灣走到世界,張韻明的靈感來自於人生旅途中所獲得的文化涵養及生命經驗的累積,但他也談到,現在的新興藝術家,太急於追求名利,而忽略了應當先提升自己的創作品質;因此張韻明認為不攸關年紀,倘若作品達到一定的水準,一定會被看見!

p1000546
張韻明對於現今台灣藝術領域的發展保持樂觀,認為只要作品好必會受人賞識。攝影/耿采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