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綠能遇挑戰 永恆之海盼轉機

台灣身為海島國家,四面環海,擁有豐富的海洋資源,東邊的黑潮為台灣特有的洋流,因長期穩定,且開發量巨大,國家海洋研究院的與台灣大學、中山大學和海洋大學研發浮游式洋流發電機組,利用黑潮穩定的海流及巨大的開發量。波浪能發電也是近年業界的發展目標,總結來說,實現台灣2050淨零規劃,各國提倡綠能和政府推動能源轉型,我國海洋能發電具備先天環境優勢,但未來機組之發電效益、發電成本與可用率仍待驗證,生態保育和環境評估在發展成熟後,是首要考量的關鍵。

垃圾分類應用人工智慧 促進循環經濟

位於五股夏綠地的「新北市資源循環教育基地」是第一座以人工智慧做資源回收分類的廠房基地,廠內利用AI影像、紅外線分辨回收物種類,並且用AI人工智慧機器手臂做回收物的自動分選,不僅可以減少人力使用,也可以提高資源再利用率。雖然垃圾處理智能化對都市發展來說是一項重大突破,但如何廣泛運用及成效也是值得探討的議題。

萬物皆上漲 精打細算應對通膨

因應俄烏戰爭和新冠疫情影響,各國物價飆漲,主計總處於2023年4月11日公布2023年3月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為2.35%,CPI也已經連續一年超過2%的通膨警戒線。由於供需失調,雞蛋、肉品價格上漲,甚至引發「缺蛋危機」,民生物資的漲幅更是高達6.12%,這也讓國人對於物價上漲的感受越發強烈。  

【公民論壇】海洋環境惡化 為鯨豚生存請命

世新大學新聞學系《小世界周報》於5月3日舉辦公民論壇,以「當鯨豚被迫上岸 敲醒海洋生態的警鐘」為主題,探討包括當前台灣海域鯨豚面臨的危機、海域環境品質惡化與鯨豚擱淺情形、鯨豚保育工作面臨之阻礙、政府對於鯨豚問題的應對措施,以及民眾如何從自身做起共同保護海洋生態環境等議題,進行對話與討論。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