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王祐晶、曾婕瑄、高于晴/採訪報導
安坑輕軌於今(2023)年2月中旬通車後,大幅縮短當地居民往返雙北的時間,然而整體而言,民眾尚未完全適應無人車站的服務型態,且使用人次仍有成長空間。同時,伴隨大眾運輸系統開通,往往帶動周邊土地開發與產業發展,安坑輕軌能能否不負眾望改善城市交通,活絡觀光,仍待進一步觀察。
節能減碳 舒緩交通
安坑輕軌於今年2月10日正式通車,安坑輕軌全線共經9站,主要行經新店溪西岸,起訖站分為十四張站及雙城站,其興建目的為縮短新北市的安坑地區至台北市區的移動時間。新北市議員陳儀君表示,當地居民原先以公車轉乘捷運的方式往返雙北,安坑輕軌通車後,可減少約15至20分鐘,大幅提升通勤效率。
針對此現象,新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副發言人陳儀蓉亦指出,自1991年開始,安坑地區人口逐漸成長,為緩解當地上下班時間交通壅塞的問題,開闢安一路、祥和路兩條聯外道路,但道路擴建仍無法跟上人口成長的速度,因而決定發展輕軌運具,提供當地民眾另一種大眾運輸工具的選擇。
陳儀蓉補充,輕軌是一種綠色運具,民眾搭乘輕軌,除能緩解尖峰時段路段擁擠的困擾外,更同時減少碳排放量,帶動安坑地區的環境永續發展,此亦為新北市政府近年來積極推動各地輕軌建設發展的一大原因。
靈活輕巧 降低成本
陳儀君表示,安坑輕軌站點周遭多為未開發土地,無須為了繞過住宅或已開發土地,進行高架及地下工程作業,因此,安坑輕軌有不少緊鄰馬路的路段。新北大眾捷運股份有限公司企畫處副理葉志昱補充,由於周圍開發程度不高,不需要進行繁雜、成本高出3到5倍的地下工程,可直接於平面建設軌道,節省許多工期。
輕軌與捷運皆為軌道運輸系統,但兩者仍有許多相異之處。陳儀蓉說明,輕軌除可行駛於一般馬路上,也能在轉彎角度較大、較陡的道路上行駛,可以因地制宜提供民眾搭乘。此外,輕軌主打輕巧、活動性高的特性,她補充,安坑輕軌站內屬開放式月台,並且使用無閘門收費系統,達到無人車站的設計理念。
不過,陳儀君也坦言,因無人車站的設計,安坑輕軌不像捷運有固定站務人員,可隨時提供協助,曾有身障人士反應不易自行搭乘。因應此狀況,需幫忙的民眾可提前電話預約搭乘,屆時捷運公司會安排站務人員陪同提供協助。
發展產業 帶動觀光
根據新北大眾捷運股份有限公司公開資料顯示,捷運十四張站在2022年10月搭乘人次約為4萬人,而陳儀君表示,安坑輕軌全線每月搭乘量約4到5千人次,相較之下,安坑輕軌仍有進步空間。不過,葉志昱認為,安坑輕軌通車未達一年,短期無法看見數字成長,須給民眾更長時間轉換生活模式,習慣輕軌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葉志昱指出,由於大眾未習慣輕軌,不免發生忘記刷卡的情形,將透過柔性勸導,深耕民眾在無人看管之下,進出站也記得刷卡的意識;他也補充,淡海輕軌在通車一年後,已鮮少發現未確實刷卡的案例,因此相信民眾熟悉輕軌後,便能有效降低此問題。
對於輕軌發展,葉志昱認為,捷運著重通勤,而輕軌希望帶動觀光。陳儀蓉補充,安坑輕軌期望帶動土地開發,並結合周邊產業,串連沿線景點,如陽光運動公園、二叭子植物園等處,讓安坑地區蛻變為觀光熱點。
地形限制 沿線開發宜審慎評估
新一波的房市熱潮,往往在大眾運輸工具設立提高通勤便利性後被帶起,永慶房屋研究中心副理陳金萍表示,十四張站、新和國小站及陽光運動公園站皆是在安坑輕軌的沿經路線中,離新店區較近的站點,與台北市區連結,房價自然不低,在安坑輕軌宣布興建後,有約五項新建案,已陸續計畫與推出。陳儀君表示,當前擁有十三萬人口的新店、安坑地區,非常值得發展公共建設,預計興建社區運動中心、購物中心和社會住宅等,帶動經濟起飛。
雖然安坑輕軌通車為當地居民帶來更多通勤上的便利性,然而,陳儀君表示,實際走訪後會發現,附近的房屋數量並不如市中心多,中國文化大學地理學系教授洪念民則指出,新店、安坑地區整體位處於順向坡,該地多為樓層較少的矮房,現今所看到較高聳的老屋,是在1977年至1983年間,未經山坡地建築管理辦法審查的「老丙建」。日後為求安全,及現在若要在山坡地區蓋房,需耗費更多成本,因此,在未經審慎評估下,短期內並不會大量新增房屋。
新居落成前,除了記得注意所在地區的坡地走向、岩石滑動及土壤液化情形,還要避開「我家門前有小河,後面有山坡」,不過,洪念民也提醒,若再三評估後,民眾最後還是決定在山坡地區買房,要檢查其是否設有防止山崩及防止土塊、石塊落下的完善擋土設施,才能保障弘基永固,也能買得安心、住得安心。
國內輕軌建設先驅 高雄環狀線
新北市政府除在近年分別興建淡海輕軌與安坑輕軌,陳儀蓉也提到,其他區域的輕軌建設已開始規畫。不過國內輕軌業的第一站並不在這裡,而是位於南部的高雄。
高雄市政府捷運工程局幫工程司林宏杰說明,高雄市過去常有交通堵塞的問題,因此引進輕軌,除具環保及上下車方便等優勢外,輕軌的建造相較捷運成本負擔較小且工時短,同時,輕軌車站及月台需使用的佔地面積較小,不但能穿梭於狹小街區,也能避免佔用太多道路,造成不便。
雖然高雄輕軌是台灣輕軌業的先驅,不過目前仍以推動觀光為主,輕軌完工後帶動周邊不少景點的來客量,如駁二特區及亞灣區等,都成為觀光熱區。根據高雄捷運公司統計,週末乘客量比平日多出一倍,約為三萬人,逢旅遊旺季更可達到五萬人。除了觀光用途,高市府目前也積極規劃更適合通勤的路線,未來環狀線將更靠近商場、商業中心及學校等路段,盼能夠造福更多高雄市民。
高雄的輕軌產業在台灣相對成熟,然而,在興建輕軌的過程中也遇上不少阻礙。林宏杰說明,部分民眾在面對新型的交通工具時也相當排斥,因輕軌建設不但使不少道路改道,部分停車格也因此減少,造成沿線居民的反彈。為了解決以上問題,高捷目前透過舉辦說明會及與里長聯繫,盡可能緩解民眾的不滿,慢慢改善這部分的爭議。同時,正在興建的新路線也會避免重複的問題再度發生,期望整個高雄輕軌系統在未來帶給高雄民眾更便利的服務。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