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邱品融、邱昱涵、胡崇恩/採訪報導
許多閒置用地政府都有意善加利用,然而最終卻淪為蚊子館,台北市政府在2002年斥資16億7000多萬建置西門町地下街,卻因位置獨立,不與其他捷運站相通以及出入口沒有架設電扶梯等缺失設計,導致政府到處訪商,依然找不到廠商願意進駐,最終只能勉強讓北捷「以維護代替租金」當作北捷辦公室做使用。
而位於新北市永和區永安市場附近的一處建築,過去曾是廢棄的國軍帳務中心,在政府與樂活基地主理人吳婷婷團隊的攜手努力下,改建成生活共享基地「樂活共生實驗基地」,提供社區民眾共享生活樂趣的場域,其中參與活動的民眾眾多且相當踴躍,這樣的景象與人煙稀少的西門町地下街相比,同樣是閒置用地的規畫,兩者之間的差別又是什麼呢?
民間團隊改造具彈性 打造全齡空間
西門町地下街在一開始設置建造的目的就是做為商店街,最初在建造上的局限,使得地下街在沒有廠商進駐的情況下,很難轉型作為托老或托幼等其他用途。反觀樂活基地,政府原先計畫短期間將其活化為社區公共托幼與托老空間等利用,而委託給樂活團隊,但團隊卻反而召集附近各年齡層的居民,讓他們畫出心目中想要改造的空間模式。
樂活團隊發現每一個年齡階層,需要與想要的不盡相同,因此決定跳脫既有的框架,打造「全齡空間」,讓空間不屬於任何限定主題與年齡。只要來到這邊的民眾不涉及三不原則——「商業、政治、宗教」,都可以自由的決定自己想要進行的主題與活動。
資金人力不足 里民向心成一大助力
樂活團隊在有限經費來源的情況下,運營空間的人力與資金都成為一大挑戰,因此民眾之間的向心力以及其他進駐社群的幫忙顯得格外重要。來訪的民眾經常主動捐贈物資到這邊,或是幫忙粉刷牆面、清理玩具等。除此之外,在地里長與進駐社群也都致力宣傳著這塊空間,在地居民曾鈺婷就表示,自己過去並不知道這裡,是因為孩子國小的社團與老師們有在宣傳,才帶孩子來這裡參加活動。
2019年5月中央與地方簽署的代管契約到期,樂活基地被迫中止原本運行的一切活動,但當地民眾捨不得大家共創的生活客廳就這樣被迫關閉,於是自主集結連署,短短的一個月內就蒐集到七千份連署,雖然最後樂活基地還是關閉了,但經歷八個月封館後,在地方民代的共同支持下,終於在2020年1月重新啟動基地。新北市永和區安和里里長鄧長安說,談及永續發展,若沒有樂活團隊以及參與民眾與其他進駐社群間的配搭與付出,很難再次將這裡經營的如此有聲有色。
中國文化大學都市計畫與開發管理學系副教授游政諭指出,政府在進行社區營造時,常委託專業團體輔導,但這些專業團體為求績效,常以制式化的方式輔導社區,形成同質化的結果,最後以失敗收場,但樂活則是選擇聆聽地方聲音、不局限主題,讓居民能自發性的發想主題活動。
漸漸的,這樣的營運方式不再只是由政府或是委託單位「由上對下」的經營,而是居民能自給自足的將之永續經營與傳承。
改善高齡社會獨居問題 方針必須雙管齊下
自1993年起台灣已成為高齡化社會,根據國家發展委員會推估,2025年台灣將邁入超高齡社會,換句話說,未來台灣每五個人就有一人是65歲以上的老年人。面對即將來臨的超高齡社會,解決人口老化所帶來的問題,便成為許多社區營造的主要目標。
根據樂活共生實驗基地提供的資料統計,社區活動計畫參與者65歲以上僅占6%,顯示老年人參與活動的比例並不高,游政諭認為,藉由社區營造中的活動內容,鼓勵社區內的高齡者參與,短期的確能減少獨居老人乏人關照的問題,但是,若想透過社區營造澈底改善,重點還是在於社區營造是否能「永續」經營下去,才能使這些效益長長久久。
要改善高齡化社會帶來的獨居問題,老年人是否願意主動參與社區活動也非常重要。新北市永和區安和里里長鄧長安提到,部分獨居問題並不能靠社區共享空間解決,「獨居老人的問題在於說他自己本身不見得想和外界溝通」。他認為,若老年人不願意踏出家門,社區營造做得再好也只是徒勞無功。
對於社區老年人獨居問題,社區共享空間確實有帶來正面的影響,讓獨居老人有空間可以與其他居民互動交流,但幫助的程度有限,鄧長安就表示,除了要設法永續經營計畫,也必須深入了解每個個案獨居的原因,兩者互相搭配才能讓社區營造達到最高效益。
閒置用地永續活化 政府公眾溝通成關鍵
面對多處閒置用地遭到民眾質疑及媒體的關注報導,政府已於2005年8月成立行政院活化閒置公共設施專案小組,針對活化閒置設施,以「閒置原因、態樣分析、活化策略、活化啟用」四步驟為具體活化流程,並於2012年5月起定期召開活化閒置公共設施督導會議,也透過定期會議說明執行進度,然而,活化閒置空間要達到永續發展仍是一大挑戰。
由於政府預算有限,樂活團隊透過進駐社群輔助經營,以及當地民眾的物資捐贈等,才成功將閒置的帳務中心改建成良好的社區共享空間。但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教授蔡育新認為,就算民間團隊將閒置用地經營的有聲有色,政府也有可能因為其他計畫而將土地收回。樂活基地就曾因中央與地方政府簽署的契約到期一度停擺,後來透過在地里長的幫忙及居民連署才得以爭取回經營權。
對此,蔡育新表示,政府處理閒置用地的改建與活化,比私人土地來得困難許多,一方面要以公眾利益做出發點,另一方面也不能虧錢。此外,當合約到期,政府想收回土地作其他用途時,若一再碰上民眾不滿而打破原則,久了就沒有人敢去制定原則。
他也認為這種額外的業務,除了要多花心力去處理,一不小心處理不當,還可能造成民眾的反彈。因此,蔡育新表示,閒置用地要推動永續活化,民間團體和政府不能只是各持己見,要多站在彼此立場思考以及有效的溝通與評估,才能相輔相成的將其永續的經營下去。
蔡育新指出政府與民間溝通上的問題
|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