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教生活

20歲女孩不畏艱苦 開店成老闆夢想成真

 記者 吳宇萱、張方瑜、王怡蘋/採訪報導

「趁年輕做一切想做的事,這就是創業的魅力吧!」20歲朱倢妤笑著說。在高中畢業以前是一名運動員,卻在一次受傷中不得不放棄最愛的體育,在對未來迷惘的時候想起,小時候因為照顧最小的弟弟而立下開早餐店的夢想,她靠著運動員不屈不撓的精神,成功開了一間屬於自己的早餐店

朱倢妤露出笑容招呼每位客人。 攝影/王怡蘋

朱倢妤曾經是一名空手道選手,在運動這條路耗費了許多精力,每天長達6小時的訓練也曾多次代表台北市參與全國性比賽,藉此培養吃苦耐勞、堅毅的性格,但在一次比賽中腰部受了傷,使運動生涯面臨極大考驗,加上台灣體育發展有限,若是無法在國際舞台有一定的成績,隨著年紀增長很快地就會被淘汰,這也讓她對未來的走向越來越迷惘。

在知道自己因為腰傷再也無法往體育發展後,為了大學文憑只好隨意地依照分數進入文化大學生命科學系就讀,但渾渾噩噩地度過大學四年不是朱倢妤想要的,直到有一天在照顧相差13歲的弟弟時,她便想到當時因為弟弟不愛吃早餐,而立志要開一間能符合弟弟口味的早餐店,對現在毫無目標的生活而言看似只是小時候的玩笑話,但如今已成為自己努力實踐的方向。

為夢想打拼 職業傷害遍全身

在朱倢妤向父母表示自己想開一間早餐店的想法後,卻受到極大的反彈,為了向父母證明決心,她便從日間部轉到夜間部就讀,也到家裡附近的早餐店從頭學起。

她表示,一開始最大的困難除了每天早上四點起床,還要在天氣炎熱時站在狹窄悶熱的工作區,小小的地方擺著好幾台烤箱還有滋滋作響高溫的煎台,一到夏天不用半小時就汗如雨下,早餐店的工作環境是一般人無法想像的。

朱倢妤熟練的製作煎台餐點。 攝影/張方瑜

朱倢妤也透露,在這一年的學習中也有了不少職業傷害,像在煎台工作時常煎到肌肉痠痛手臂舉都舉不起來,或被熱油噴濺這都是家常便飯,最嚴重的是因為長時間的久站導致她腰部舊傷復發,才20歲就要天天帶著護腰工作,但在說起這些傷害時,朱倢妤卻沒有一點哀嘆的神情反而面露驕傲,因為這是她為了夢想打拼的證據,不論再累都願意咬牙撐下去。

「當老闆的利弊全看自己的取捨。」朱倢妤說,當大家在玩樂時自己必須工作,有時候心理難免會不平衡,但選擇創業這條路就沒有臨時反悔的機會。

她也表示,平時的興趣是研究機車,也因為照顧弟弟的關係很喜歡小孩,如果未來有機會會想開車行或當保母,就算又要重頭學起也不怕,因為開早餐店不是創業的終點而是開始,對她來說創業是挑戰也是生活的樂趣。

政策青創補助 成效有限

對剛創業的朱倢妤來說,過程中總是會有許多意想不到的事發生,像是面對同行之間的競爭該如何解決,或是在經營管理方面遇到困難可以到哪裡諮詢等等,對此,她表示,雖然政府提供金錢補助但在創業真正遇到困難時也沒有專人能給予建議與幫助,青年創業需要的不僅僅只是資金上的補助,而是希望政府能提供創業家們實質的支援。

朱捷妤親自製作的早餐。 攝影/張方瑜

對於青年創業政府也有推動各項政策與補助,像是要求申請人要先上滿20小時創業輔導相關課程,或是在接受補助滿一年後要以問卷方式回饋政府,台北市議員潘懷宗研究室主任沈玉芬表示,政府的確有在關注青年創業的發展,也想透過補助過後創業家的問卷回饋作為後續的追蹤,但要十全十美不太可能,只能針對大面向給予幫助。

許多創業家大多需要實際演練的課程,但申請前的輔導課程多半是創業經營管理方面,沈玉芬表示,上課的內容重複性過高無法跟上青年的腳步,她認為,政府在制定相關輔導課程上有極大的不足,較無法與創業家真正需要的東西有所連結。她也透露,產發局在創業後續追蹤的數據看似漂亮,但背後還是有許多問題,用問卷的方式效益極低,應該要有更詳細的規畫。

優化校園環境 培養學子創新精神

教育部青年發展署2018年更名實施「U-start創新創業計畫」,不再以五年畢業生為限,以優化校園創業環境。

U-start創新創業計畫主持人,同時也是中國文化大學創新育成部部長李世聰表示,該計畫的推動不僅只是鼓勵學生創業,而是希望創新型的創業能藉由發現、思考社會上的問題,並在解決的過程中找到商機。

淡江大學資傳系主任陳意文表示,U-start計畫偏重創業家精神培育,兼顧學習與實作,同時該計畫可以讓學生從社會價值與人文關懷面出發,降低商業價值的束縛,發展永續的創業計畫。

李世聰也說明,「我們不會去告訴學生團隊什麼可以什麼不可以,所有的創意創新都是以鼓勵的心情。」同時強調並非複製現有的商業手法,而是找出創新的點在哪裡,配合計畫補助去驗證方法是否可行且有商業價值。

計畫實施至今已11年了,李世聰回應就他側面觀察,該計畫大概在兩年前達到高峰,目前屬於穩定的狀態。他強調,「穩定的意思是大家不會為創業而創業,更著重在創新創業的教育。」相

創咖啡創辦人楊育明。 攝影/張方瑜

較於過去的活動、競賽,現在的計畫朝向創業家精神培養,讓年輕學子發現問題,並從中獲得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近年來家長對創業的想法也有所改變,近期的說明會也有許多家長參與。

現今社會變遷速度飛快,擁有創新能力及靈活思考已是必備條件,但光憑在學校學習的基礎或是專業技能可能略有不足,致力提供友善創業環境的創咖啡創辦人楊育明也鼓勵想創業的同學多實習,除了可以累積經驗外,也能近距離觀察他人成功的背景。

他提到,現在青創者面臨最大的困難就是經驗不足,且社會上給予年輕人的輔導跟輔助的體系不是很完整,不論是創業圈或是政府都需要積極著手去解決的問題。

創咖啡創辦人楊育明給予建議

青年創業陷困境 專家給予實質建議

隨著時代轉變,青年創業已成為趨勢,產業的選擇也更加多樣化,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懷抱滿腔熱血,為了實現理想而毅然創業。但在努力打拚的過程中,不見得會一路順遂,除了面臨最現實的資金問題外,甚至會因經驗不足而導致失敗收場,創業會遇到的困境百百種,青年該如何克服困難也成為了重要的課題。

台北市創業服務辦公室外觀牆面。 攝影/張方瑜

年輕世代在此時面臨的是科技發達、自由開放的社會,這樣的環境也促進創業產業的多元發展,讓創業構想不再僅限於開店圓夢。

台北市政府創業服務辦公室組長伍凱旋表示,創業服務辦公室最常被運用的服務是創業門診諮詢,今年上半年度來諮詢的產業選擇數據顯示,文創、批發零售類占30%以上,再來則是藝術娛樂類占9%,由此可見青年的創業型態偏好多元,同時也具有未來蓬勃發展的潛力。

在走上創業這條道路時,家人支持與否著實成為了一大難題。楊育明說,曾遇過一名令他印象深刻的實習生,他擁有追求夢想的熱血,卻與家人溝通不良,讓熱情瞬間被澆熄,但繞了一大圈的路途後也重新步上正軌,因此不放棄就是成功關鍵。

再來則是經驗上的問題,因台灣教育體系沒有給年輕人足夠的準備、缺乏社會經歷,青年創業是好的理想,但輔導青年的體制不是很完整,是未來創業生態圈、政府要積極著手的事情。

民眾於創業門診諮詢獎勵補助相關資訊。 攝影/張方瑜

除了要有堅定的毅力、做足創業準備外,陳意文也說,創業遇到困境時應先釐清困難的環節為何,若是考慮創業但缺乏構想,應從各類環境觀察他人需求而開拓可能性,其次,若具備構想但欠缺資源者,則可多參與各界競賽活動,再善用過程收穫的數據、反饋,進而修正方向。

創業是段辛苦且漫長的歷程,必然得跨出舒適圈並培養獨特的思維空間,才能盡情揮灑出屬於自己的青創職涯。

 

相關新聞:

青年創業不易 洞察市場是關鍵

青年瘋創業 追尋咖啡夢